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
话说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替换最乱,乱到没底线的时期。
那个时期,割据的各州节度使们旌旗蔽日,兵强马壮,一有点儿不服气就掐架,就PK,中原大地几乎每年都在打仗。
连年的战火把老百姓变成了三无人员,缺吃少喝不安全。
仗多了,吃的自然就少了。
因此,除了老弱妇孺,青壮劳力们不论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为填饱肚子,一般都去当兵,几乎全民皆兵。
所以,要说那个时代的我们是战斗民族,一点儿都不为过!
郭威就是那个时期被迫从军的一个典型。
01
悲催童年
可以说,童年的郭威所有的苦和朱重八有的一比!
郭威生于公历904年。
904年并未发生什么大事,但大唐王朝已是岌岌可危。
三年后,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当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与朱氏朝廷相互攻伐。
虽为幼儿,郭威一定会记得中原大地上的这几位枭雄率领千军万马左冲右突的惨烈场面。因为他生于中原,长于中原,中原的长期兵乱深深刻进了郭威的心灵。
郭威是邢州尧山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市隆尧县人。
他本名叫常威(不是那个常威啊)。
婴儿时,在顺州刺史任上的父亲常简就在战乱中死去了。
母亲带着他嫁给了姓郭的,于是他就理所当然地随了继父的姓。
不久,一家人去了晋阳(山西太原)谋生,不幸逢上战乱,双亲丧生,小郭威成了兵荒马乱里的孤儿。
幸好他璐洲(山西长治)的姨母收养了他。
只是姨母家也很清苦,放到现在,应该就是标准的贫困户吧。
02
热血军汉
18岁,郭威热血沸腾,应征入伍。
他的入伍,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高工资,而是迫于生计,走投无路。
潞州节度使李彦韬见他相貌魁梧,是个纯爷们儿,直接把他选入了亲兵队。
郭威的军旅生涯就此开始了。
与那帮穷当兵的兄弟相比,郭威的起点不算高;
但又略显高些,因为他当时是节度使的亲兵,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警卫。
跟着领导混,到哪儿没几分薄面?
仗着这份儿自信,郭威是敢说刚做,好酒好赌,放浪不羁。
他曾在身上纹了一只雀儿,所以人又唤他郭雀儿。
这天灌了几杯酒,醉眼迷离,从街面上经过。
正巧看见一卖肉的屠户在耀武扬威,欺负市民。
郭雀儿凑上去,就想找事儿。
他要求屠夫割十斤纯精肉,且要剁作肉沫。
屠户见是一条军汉,不敢造次,麻利儿的舞起杀猪刀。
现在双汇的肉沫都是绞肉机绞碎的,十斤精肉绞碎,换做人工,得患动脉曲张外加帕金森和心脏外翻!不信你试试。
肉剁完了,屠户已是累的没脾气,满脸油汗,手脚也不利索了,耐着性子将肉沫归拢了,包上纸,双手递与郭雀儿。
郭雀儿且不接,又要十斤纯正的肥肉,切成臊子。
屠户这个恨啊,心里不知几万只草泥马经过!忍了吧,做生意求财,当兵的要命!勉强切了肥肉剁起来,隐约见几点儿精肉在上面。
郭雀儿不认了,他本来就是找茬儿的。抓起案板上的肥肉,狠狠地砸在屠户面门上,“老子要的是纯肥肉,你听不见?”
围观群众乐起来,屠户哪受得了这个气?
顺手抄起杀猪刀,发狠一声喊,奔着郭雀儿刺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
郭雀儿身子一斜,避开了刀锋;
反手一夺,刀就在自己手里了。屠户大怒,大叫着“有种的就杀了老子”,再来抢时,被郭雀儿一刀捅死。
只是《水浒传》是文学,而郭威杀屠户则是事实。
杀了屠户,围观群众一哄而散,郭威却留下来见官。
节度使李彦韬不忍将之正法,暗地里把他放了。
03
高级参谋
在妻子柴氏的规劝下,逃出生天的郭威总算长了点心儿,做事变得低调谨慎了,没事就手捧《春秋》,研习兵法。
后来,李继韬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掉,郭威被收编,做了一名“从马直”,也就是皇帝的亲兵。跟着天下最大的官儿,日子久了总能熬个出身。
郭威缺的就是时间了!
不过,皇帝李存勖没有给他时间,因为老天本就没有给李存勖时间。
宫城不久就发生兵变,李存勖遇流箭而死。
这一次不是郭威打死了人,而是领导被打死了,他又一次失去了机会。作为亲兵,他最终得以全身而退,转投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麾下,成了刘知远的亲密将领。
当时的形式是风云突变。
李存勖死后,后唐朝廷出了几个幺蛾子。
先是藩汉马步军大总管李嗣源称帝;
李嗣源死后,义子潞王李从珂杀了李嗣源的儿子李从荣,登上帝位;
不久,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的代价引契丹大军入主中原,逼得李从珂自焚。
外族入侵激发了多股起义军的血性,逼得契丹大军只好后撤。
随后,石敬瑭建立后晋。
但石敬瑭的汉奸行为也为节度使们所不齿,他们联合起来,将矛头指向时而入侵的契丹大军和后晋朝廷。
石敬瑭死后,继位的石重贵比他老子有血性,誓死要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种做法赢得了当时多种势力的支持,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也在此列。
为断绝西北的吐谷浑与契丹联合,郭威建议刘知远擒贼先擒王,拿下了吐谷浑首领白承福;
又毛遂自荐,亲率大军迎击三万辽兵,在阳武谷杀敌七千,为石重贵北伐营造了赫赫声势。
但面对老谋深算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石重贵虽竭尽全力,惜未成功。
公元947年,在契丹首领耶律德光远远流放了晋出帝石重贵之后,中原大地呈现了一片权力真空。
藩汉孔目郭威建议刘知远顺应历史潮流,主持中原大局,“天下多以主公为首望”,且为刘知远规划了行军路线,“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
在心腹大将郭威的坚持下,刘知远率大军南下,很快拿下了洛阳和汴京,稳定了中原局面。
刘知远称帝,国号为汉,任命郭威为枢密副使,也就是军委副主席,参赞军国大事。
一年后,刘知远病危,托付苏逢吉、杨邠、郭威、史弘肇四人尽心辅佐新主刘承祐。
04
军权在握
人一走,茶就凉。
刘知远刚死,西北就乱了。
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巡检史王景崇公然联合,叫板朝廷。
新帝刘承祐多次派人围剿,损兵折将。
决心不小,久攻不下。
派谁去呢?
身担军委要职的郭威义不容辞。
他人狠话不多。
一到西北,就调集三路军马围住了河中节度使李守贞。
李守贞是做梦也想不到啊!
河中郡城高池深,兵强马壮,论实力,那是杠杠的!
你柿子不拣软的捏,就不怕腹背受敌吗?
还真就不怕!
郭威命令郭从义驻扎长安,赵晖驻扎凤翔,牵制住其他两股叛军,对河中的攻坚战可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说是攻坚战,其实就是困死战。
围住河中这座孤城,待它粮草缺乏,自然力不能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郭威调集了两万民夫,在河中城四周修筑了防御工事和无数的小壁垒,将士们闭守不出。
李守贞驱兵突围,被杀回来;
派勇士搬救兵,被抓起来。
一年过去了,看看粮草将尽,李守贞急了。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李守贞组织了最后一次敢死队,死命突围。
可是力不从心,不但突不出去,士兵还死了不少,将领们不是逃跑就是被俘,人心渐渐散了。
李守贞心灰意冷,不再突围;
可此时的郭威等不及了,强令攻城,日夜不休。
终于,李守贞的心理防线崩溃了,率全家老小在府衙里引火自焚。
很快,其他两股叛军也走到了尽头。
赵思绾被诱杀,王景崇亦自焚。
经过三叛平定,郭威在军中提升了威信,积累了人气,结交了死党,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军权。
05
进京问罪
一年后,辽兵来犯。
朝廷命郭威以枢密使身份出镇魏州,领天雄军节度使,调动河北各路兵马,抵御辽军。
正当郭威举着大刀同辽兵拼命,累的跟孙子似的时候,澶州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派副使赶到魏州送信:枢密使大人,您一家老小都被朝廷咔嚓了!
郭威差点儿没气死过去。
原来,汉帝刘承祐听信谣言,已将两位“造反”的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及其家属和同党全部抹了脖子了,并顺带杀死了“同党”郭威的全部家属。
此时,马不停蹄前来解除兵权并处死郭威的朝廷密使刚走到澶州,就被王殷关了起来。
听到这个消息,郭威决定留下养子柴荣留守魏州,自己带兵进京上访。老子又没造反,你杀俺全家,得给个说法不成?
大军刚行到汴京城外七里店,就遭遇了朝廷派来的慕容彦超的先锋队。啥也不说了,开打!
郭威带的这支部队久经战阵,一个顶仨,丝毫没把这群正规的乌合之众放在眼里,一上战场,犹如砍菜剁瓜。
慕容彦超一看要玩儿完,撒丫子跑了。
在后督阵的刘承祐收拾不住败退的队伍,急匆匆往回赶,忙乱途中被手下杀死。
汉帝刘承祐就这样嗝屁了,郭威轻轻松松入城。
按理说,地方军进攻首都必定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抵抗,怪就怪郭威的人缘太好了。
现在皇帝死了,顾命大臣也四去其三(苏逢吉在乱军中被吓死),只有郭威一人独大了。
是啊,京城里还有谁比他的权力更大呢?
有,刘承祐的母亲——李太后,因为目前还是老刘家的天下。
老刘家名义上统领朝廷百官啊,这一点,郭威多少还是有一点儿忌惮。
见了李太后,郭威哭得稀里哗啦,说什么无心作乱,只因将士胁迫;
说什么没能保护好皇帝,情愿去地下追随等等等等,纯粹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末了,请太后另拟新君。
这句话倒是赢得了朝廷上下一致的安全感。
经再三斟酌,朝臣廷议,最后拟定刘知远的养子(其实是刘知远的侄子)刘赟承继大统。
接到通知后,还是徐州节度使的刘赟高兴的都快疯了!
反正朝中的大臣们都在等着,不差这几天。
咱慢慢走,让你们翘首以待!
世上的人就这这么傻,自己没啥本事还到处卖清高,刘赟这种作死行为西汉时刘贺也干过,好歹刘贺还爽过几天,这刘赟活脱脱就一个韩林儿。
06
黄袍加身
正当此时,枢密使郭威却要挂帅出征。
因为据说北方镇州传来警报,说大辽皇帝耶律兀欲已率军南侵,拿下了好几个城池!
事情紧急啊,郭威点齐大军,匆忙出京!
两个影响国家大局的人——刘赟和郭威,一个要进京,一个要出京。
只不过,郭威出京,却是带走了全国精锐。
大军走到澶州(今濮阳),突然不走了。
将士们围住郭威住所,群情激昂,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郭威一脸无辜,两眼惊惧。
有的士兵干脆撕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让郭威无路可退。
既然兄弟们看得起,就别怪俺老郭不客气!
郭威一番同甘共苦的宣言就算完成了开光仪式!
大家都知道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其实这走的何尝不是郭威的老路儿呢?
机不可失,是该回京的时候了!郭威一面吩咐心腹将领殿前马军指挥使郭崇威截住刘赟,一面号令全军火速返京。
澶州,我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公元951年,郭威于汴京登基,正式称帝,建国号周,大赦天下,继而开始了文修武治的生涯。
07
文修武治
郭威一登基,刘赟就成了危机。
当刘赟乐颠颠地走到宋州(今商丘)时,正赶上殿前马军指挥使郭崇威的兵马。
郭崇威以京城兵变的理由假装护驾,实际上控制了刘赟的队伍,使他动弹不得。
不久,朝廷传来诏命,废刘赟为湘阴公。
再不久,刘赟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刘赟的被废惹怒了一个人,河东节度使刘崇。
五代的节度使里,就数河东节度使最霸气。
朝廷一有事,河东的准跳出来!
就因为晋阳城池坚固,城下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没人能动的了它。
不过,刘崇之所以跳出来抗议,还有一个原因:他是刘赟的亲爸。好了,啥也不说了,打吧?没那么简单!刘崇估摸来估摸去,觉得自己家底儿小,胜算不大,于是效仿石敬瑭,认契丹首领耶律兀欲为叔父,拉拢辽军一起杀向晋州。
郭威不是李从珂,他马上拜王峻为征北大元帅,调兵遣将支援晋州。
晋州坚守了两个月,刘崇军队和辽兵渐渐粮草不继。
即使从晋阳调运,一时半会儿也运不到。
此时又下起了雨夹雪,士兵们是又饿又冻,哪儿还有什么战斗力?
王峻乘此时机,一击即溃!
刘崇逃回晋阳后就病死了。
当王峻在北方鏖战的时候,郭威也没闲着。
他亲自统军赶到兖州,将试图联合南唐军一再造反的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逼杀。
在位期间,郭威深恤百姓疾苦,削减赋税,减轻刑法,还改革了牛皮征收制度,废除了牛租,为生灵涂炭的北方百姓赢得了暂时的统一和稳定。
由于一家老小都被刘承祐杀害,作为后周的领导人,晚年的郭威不得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他渐渐发现养子(郭威首任妻子的侄儿)柴荣胆大心细,是个做大事儿的材料,于是,亲自挑选能臣武将辅佐柴荣,为以后柴荣继位打下了基础。
郭威出身贫苦,一生节俭。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像其他老大一样潇洒一把。
他命令养子柴荣实行俭葬,并特意嘱托“在河府、魏府间,各葬一副减甲,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东京葬平天冠、兖龙袍”,仅此而已。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享年51岁,史称后周太祖。
总结:实际上的权力从来不是组织赋予的,而是你自己一刀一枪打过来的,给你一个高大上的封号其实鸟用没有,我们公司就经常空降一些高管总监之类的,干不了一年就歇菜。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个小部门有实权的往往是一个干了10年的文员。
很多人说郭威高风亮节传位给柴荣,那是因为柴荣通过奋斗拿到了实权,传位只是个形式。赵匡胤其实也不全是欺负孤儿寡母,他的宝座只是一道程序,权力实际早就在手里了。
你,是自己部门的实权派吗?不是的话,吃相就要难看些,能吃的先吃到。
扶阳者昌奉阴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