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
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他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据说是大字都不识几个。他因为自己不识字,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自己却少什么,就会在这个方面额外的注意和留心。
朱元璋虽然是一个皇帝,但也是个普通人。他很在意自己没有文化这件事,于是就想着些文化人来添补这个空缺。朱元璋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这也是明朝当时能发展得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跟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都是武将。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身边最不缺的就是武将了。当年那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将。一个国家要发展稳定,武将不能少,但是在太平年代,文官同样很重要。
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已经是心腹了,更重要的就是要挑选出一批出类拔萃的文官来辅佐自己。而且,朱元璋也担心这些武将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会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培养一批文官,也是为了制衡这些武将。
第三,朱元璋知道国家要发展,离不开文化人。
在朱元璋一路奋斗打拼的过程中,他就已经知道了文化人的重要性。他明白知识分子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朝廷上下都是文盲,那么看待问题会存在很多的不足。武将的刀是守卫国土的,是了不起的武器,但是文人的笔同样也能够治理天下。
朱元璋有这样清晰的认识,他在登上皇位之后自己也开始读书,弥补自己文化不足的缺陷。作为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就不必说对百姓和大臣是多么大的激励了。朱元璋苦读了4年书,奠定了后来的文化基础,成为了一个不朽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