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皇权强化的产物,令人闻风丧胆的明朝四大机构,哪个权力最大?

皇权强化的产物,令人闻风丧胆的明朝四大机构,哪个权力最大?

提起明朝,不少人会想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很多人也会想到明朝赫赫有名的几大神秘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六扇门。近些年来,很多影视剧中都有这些机构的出现,比如电影《锦衣卫》和《绣春刀》写的是锦衣卫,《龙门飞甲》里出现的是东厂和西厂,《四大名捕》系列则是专门介绍六扇门这个部门。这些艺术创作让人们对明朝的各个机构的职责和地位更加好奇,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这几大特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到底哪个机构权势更大呢?

锦衣卫

在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加强对国家的控制,下令设立亲卫军,“卫”下设“所”作为基本单位,把士兵的卫所安置在京城重地。经朱元璋改革后锦衣卫成为十二亲卫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其间被撤销后不久又立马恢复,直到南明永历年间发生咒水之难才被废除,其间共计290年。清初也设立了锦衣卫(后称銮仪卫),虽然仅存在一年,仍然可以看出明朝锦衣卫对清朝的影响之深。

最初,锦衣卫主要有守夜、护卫皇帝,稽查案情、以及逮捕犯人三大作用。后来发展到可以私人审问犯人,还兼有搜集情报、刺探军情的职能,他们有权利抓捕任何人,只听皇帝调遣。锦衣卫由指挥使统领,这一职位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将担任,嘉靖时期的陆炳就是如此。朱元璋最初设立这一组织是为了把国家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时锦衣卫主要起到监察官员的作用,后来他们的职权越来越大,在获取情报、策反敌人方面也有突出贡献。这一时期锦衣卫深受皇帝信任,权力较大。

东厂

东厂的出现要晚于锦衣卫,明成祖永乐年间为了消除朝堂中“得位不正”的议论,巩固自身统治,建立主要由宦官管理的“东缉事厂”。东厂首领一般由亲信宦官担任,一方面方便自己监查百姓和大臣的言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害怕锦衣卫权力过大,一手遮天,所以用东厂来相互制衡。相比之下宦官机构更受皇帝信任,权力更大。他们办事不需征求司法部门的意见,只对皇帝负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意志。

机构设置初期,东厂只负责“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只有锦衣卫北镇抚司才有审讯的权力。后来,东厂监察的范围越来越大,朝堂上所有大臣、民间百姓、学者都生活在他们的监视之下,有些东厂厂公还利用皇帝的制衡心理随意审讯、杀害与其意见不和的大臣,明熹宗时期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在其担任东厂首领时权势滔天,时称“九千岁”,使皇权一度下移。

西厂

西厂即“西缉事厂”,出现于明宪宗成化年间,混合了监狱和法庭的职权,但是只存在了5年(中间还被撤销),经历了汪直和谷大用两任提督太监后,西厂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西厂在巅峰时期还一度统领了东厂和锦衣卫,《龙门飞甲》里西厂雨化田有一句非常霸气的台词让我印象深刻:“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可见其鼎盛时期的滔天权势。

六扇门

六扇门是民间对三法司机构的俗称,得名于大殿东南西分开三面大门,而每面大门都由两扇门组成,故而称六扇门,属于政府司法部门。它的组织成员来源很广,既有朝中官员,也有很多民间的能人异士,主要负责侦办一些官府无法审结的大案要案。在不同朝代六扇门包含不同的组成部分,如在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明清时期则包含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它的职权要比锦衣卫小得多,需要遵守流程,遵守律法办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不同时段,明朝的各个机构的权力各有沉浮,而这些变化取决于不同时段皇帝对各个机构的信任度。这个“老大”轮流做,大多时候他们的职权重复有加强,哪一个权势更大则要看皇帝的态度,而各个机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其实,无论是锦衣卫、东厂西厂还是六扇门都是皇帝为了制衡朝臣设立的,是加强君主集权的产物。但是如果特务情报机构设立繁杂,后果则是朝堂上人人自危、局势不稳,百姓怨声载道、有怒不敢言,国家奸宦掌权、政治黑暗,这一点也加快了明朝覆灭的脚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朝,权力,时期,四大,机构,皇帝,职权,产物,扇门,锦衣卫,观点评论,六扇门,西厂,皇帝,锦衣卫,东厂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朝,权力,时期,四大,机构,皇帝,职权,产物,扇门,锦衣卫,观点评论,六扇门,西厂,皇帝,锦衣卫,东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朝,权力,时期,四大,机构,皇帝,职权,产物,扇门,锦衣卫,观点评论,六扇门,西厂,皇帝,锦衣卫,东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