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

引言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章楶在元祐六年(1091)二月至元祐八年(1093)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经略安抚使“作为西北重要军事战略防御区的帅臣,其选用对整个宋夏战场的发展态势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历来为北宋中央所重视”。

章楶能够担任此职,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他的任职资格和自身的过人之处外,中央政府的政治考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章楶的个人背景和相对随机的官员任用,表面看似毫无联系,但纷繁复杂的背后,实则显现出当时北宋政治发展变化中的某些缩影。

环庆路的战略地位

一系列的战争暴露出宋朝战区划分、指挥体制等方面的弊端。于是,在庆历元年(1041),宋仁宗采纳陈执中“宜属四路各保疆圉”的建议,分陕西沿边为具有明显军事性质的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

“作为军事性质的路份,其设立在很多情况下要服务于战事。因此这些路分的发展也经过多次分合,并最终形成了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和永兴军等陕西六路的战区划分格局”。

宋代环庆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中又以横山地区最为重要。其北部横山是一个天然军事屏障,史称:“即古桥山,南连耀州,北抵盐州,东接延州,绵延八百余里。盖邠、宁、环、庆、延、绥、鄜、坊诸邑,皆在桥山之麓,宋人所称横山之险,亦即桥山北陲”。

在宋夏战争中,横山是宋夏必争之地,原因在于它对宋夏双方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西夏来说,横山地区的重要性,“夏国赖以为生者,河南膏腴之地,东则横山,西则天都、马衔山一带,其余多不堪耕牧”。

从地形来说,“西夏占据横山则可以居高临下,直接威胁山南宋朝诸路”。三是横山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党项族部落,他们出入山涧,熟悉山川道路,民风强悍、勇敢善战,

正如范仲淹所评价:“惟横山一带蕃部,东至麟府,西至原渭,二千余里,人马精劲,惯习战斗之事,与汉界相附,每大举入寇,必为前锋。故西戎以山界蕃部为强兵,汉家以山界属户及弓箭手为善斗,以此观之,各以边人为强。”是西夏重要的兵源地。

对北宋来说,夺取横山的必要性也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横山地区“所出之粟可以养精兵数万,得虏之牧地可以蕃息战马,盐池可以来四方之商旅,铁冶可以益兵器,置钱监可以省山南之漕运”。横山地区有较大面积的良田沃壤。

尤其是位于环庆路北部、横山南端的地区“川原广阔、土地肥沃”,“宋朝视其为横山南麓最大的农耕地域并给予重视”。西夏攻宋,因以为“聚兵就粮”之地,而北宋也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致力经营,企图使之成为战守皆宜的前方基地。二是北宋占据横山地利可以摆脱西夏的威胁,不致于“环庆不能弛备”。

北宋占据横山可招募蕃部弓箭手

“山界属户蕃部的的倾向,对宋、夏双方军事力量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双方都尽力争取之。”位于横山西部的环、庆二州是环庆路最重要的防区。

“庆州和环州东连子午岭、西临陇山,地理位置险要,是北方游牧民族长驱直入关中平原的通道和中原王朝拱卫关中的屏障,是北宋控扼西夏中路南侵的重要屏障,也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新修庆阳府志》有如下的描述:“秦,天府之国,形胜甲于天下,诚如唐陆贽所谓‘凭山河之形势,宅田里之膏腴,为昭德蓄威之地也’。

庆阳本秦之北郡,襟带两川,揖拱群峰,北控胡羌,南藩关陕,其诸夏之要害乎”北宋时,环州正处于与西夏接壤的前沿地带,是西夏进攻的主要目标,宋夏两国在环州及其周边发生了以“好水川之战”“洪德城之战”等为代表的多次战争。

除这两个极边州镇外,次边的宁州、邠州和定边军也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总之,环庆路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易守难攻。另外,“环庆路处于西北诸路的中间地带,军事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使得其在牵制西夏兵力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环庆路特殊的战略位置,西夏频频入寇,给北宋带来巨大的防守压力。为抵御西夏入侵,北宋政府在陕西宋夏边境上派驻重兵,还在环庆地区征召蕃人组成武装,以协助禁军防卫。除此之外,对环庆一路军政长官的选任也是极其慎重和严格。

知延州范雍曾言:“环、庆极边,并以武臣宿将守之”,宋夏战争之初,陕西诸路最高长官由武臣宿将担。随着文臣统兵体制的形成,陕西诸路帅臣逐渐由文臣担任,章楶就是统兵文臣中杰出的一位,在其经略环庆路期间,成功抵御西夏入侵,立下不朽功绩。

执政大臣对章楶任职的支持

文臣统兵,“除了统兵文臣自身的为官背景之外,外部因素也是影响统兵文臣任官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章楶能够担任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环庆、泾原两路经略安抚使,除符合经略安抚使的任职资格外,与哲宗朝执政大臣的支持不无关系,尤其是章惇。章楶首次任职泾原路经略安抚使与执政大臣章惇的支持不无关系。

章楶与章惇为同宗兄弟,章惇在绍圣、元符年间极力主张拓边,与章楶有相同的军事主张。哲宗绍圣元年四月,章惇“自资政殿学士降授通议大夫、提举洞霄宫除正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直至哲宗元符三年,章惇一直担任位高权重的“尚书左仆射”一职。章楶能够在边地顺利任职,并取得辉煌战功,使人不得不质疑章惇对章楶的影响。

《宋史》记载:楶在泾原四年,凡创州一、城寨九,荐拔偏裨,不间厮役,至于夏降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咸受其驭。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时章惇用事,楶与惇同宗,其得兴事,颇为世所疑。

关于章惇是否存在任人唯亲的政治行为,绍圣四年(1097)九月,奉议郎、权通判通远军李深给皇帝的上书对证明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在奏疏中,李深批评章惇任人唯亲:陛下赏功罚罪,进退群臣,以劝沮天下,宜无毫厘失实也,然今之边帅,如鄜延以一路兵势,一路民力,准筑三城,而每赏不过于进官一等而已。

泾原章楶以四路兵势,三路民力,亡失甚众,才筑安西城一寨,而所与赏典,则官自朝散而迁朝议,职自修撰而加密直,陛下于鄜延何薄?于泾原何厚?无乃以章楶为宰相章惇之兄而固优之乎?

又提到:论边臣之要、兵权之要,则河北莫如雄州,陕西莫如泾原、熙河,今雄州用宰臣之妻弟,泾原用宰相之兄,熙河用宰相之妹夫,熙河虽曰权摄,而实领帅事踰年矣。三帅皆宰执之亲,凡有指挥边事,但用私书而已。陛下能不为万世虑乎?祖宗故事有此者乎?李深一方面用鄜延路和泾原路进筑城寨的例子,说明章惇“用事”以来对章楶恩赏过厚的情况。

另一方面,又以重要防区的人事安排说明章惇具有任人唯亲的嫌疑。如果李深在奏疏中所提事实属实,则足以说明章楶调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的人事安排与章惇存在关系。章惇能对一路帅臣的任命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其执政大臣的身份。

“由于经略安抚使手握重兵,位高权重,所以经略安抚使的人选往往是皇帝和执政大臣反复商议的结果,其他朝臣也积极参与其中”。在决定经略安抚使人选之时,执政大臣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执政大臣成为经略安抚使任职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语

由此可见,哲宗时期,北宋执政大臣的权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重要官员的选任。综上所述,章楶在绍圣四年(1097)正月调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并顺利开展一系列军事措施,与执政大臣章惇在朝廷中央的支持不无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路经略,宋夏战争,爆发,地位,陕西,宋朝,章楶,军事,横山,观点评论,环庆路,经略,横山,泾原,泾原路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路经略,宋夏战争,爆发,地位,陕西,宋朝,章楶,军事,横山,观点评论,环庆路,经略,横山,泾原,泾原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路经略,宋夏战争,爆发,地位,陕西,宋朝,章楶,军事,横山,观点评论,环庆路,经略,横山,泾原,泾原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