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欧洲殖民地,一个处处被压迫和排挤的地方,然而,在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也长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国际秩序—宗藩,只不过宗藩拥有他的主权和君王,但是需要长期向宗主国朝贡,而本国君王也需要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才能继承王位。像朝鲜,琉球,南掌,尼泊尔等都曾经是历史上的藩属国。藩属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就留下了很多足记。比如说,韩国日本的史书基本上都是汉字。
当时在百济任职的祢军则趁机发动兵变,俘虏了义慈王归降唐朝,受封折冲都尉。由于祖上是中原人,又长期在百济生活,唐高宗就任命祢军为安东都护府帐下将军,驻守朝鲜半岛,同时负责出使倭国。真是多亏了这一段经历,让我们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重要史实。
僭帝称臣。在之前所有的记载当中,日本从未做过中原王朝的藩属国,而且跟藩属国君主称王不同,日本直接称的是“天皇”,与中原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但祢军墓志铭中却明确记载了:公元665年,祢军以唐使身份出使日本,此前日本因为出兵救援百济,白江口一战被唐军打的全军覆没,所以天智天皇废帝号向唐朝称臣,并废除原有历法,采用唐高宗的麟德历。
日本国号。一说起日本,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会想到半岛东部由四个大岛组成的国家。不过祢军墓志铭中却发现了“于时日本余噍,据扶桑以逋诛”这样一段话。这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出现“日本”这一国名的记载。什么意思呢?余噍是指亡国后的遗民,当时唐朝刚刚灭掉百济国,所以翻译过来是说:百济(今韩国)的遗民逃到扶桑(今日本)以躲避惩罚。也就是说,最早叫“日本”的居然是朝鲜半岛上的百济。有没有可能是解读错误呢?绝无可能,因为在祢军出使日本的五年以后,唐朝给日本的国书当中依然写着“大唐皇帝敬问倭王书”,也就是说唐朝依然叫他们倭国。而且早在隋朝时,倭国就曾致函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所以后世也一直都认为“日本”这个国名原本就是今天的日本最先使用的。可没想到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是闹了一个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