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潜伏》是公认的谍战剧中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孙红雷用自己卓越的演技,将那个游走在军统内部的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的一举一动刻画的入木三分,更多的人也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到了那段不为人知的暗战历史。
340年前,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东渡台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投降满清的22年间,两岸之间就存在着谍对谍的政治斗法屡见不鲜。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郑军攻占泉州,将施琅留在泉州晋江老家料理家业的长子施世泽俘获了。郑经看到施世泽,立刻想起7年前1666年康熙五年八月,首席军师洪旭临终遗言:“施琅素抱韬略,心怀怨恨,水务地方谙熟,必能自请东征。”阻止施琅出任清军水师提督并率兵攻台,成为他的最大心病。
如今,施琅的儿子就在眼前,郑经心中大喜,如获至宝,只要留住施世泽任郑将,施琅必将受清廷怀疑,也就难于率兵征台了。于是,郑经巧施反间计,释放消息要重用施世泽,下令授予其女宿镇之职。这也成为姚启圣向康熙数次举荐施琅而不成的根源。
1677年康熙十六年,施世泽从郑军中逃脱。1678年康熙十七年五月,康熙皇帝下诏嘉奖,晋升54岁的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同年八月施世泽再次被俘,郑经又任命施世泽,为的就是将施琅“拴”在京城。施世泽心里明白郑经的想法,更明白父亲施琅收复台的决心,自己绝对不能拖后腿,一定要帮助父亲完成,为家族的荣耀战斗。
历史原因造成当年随郑军抗清队伍中有许多施氏族人,女宿镇的施世泽秘密联合深得郑经信任的族兄亢宿镇的施明良,两人达成默契,施世泽暗地写信与姚启圣,表明欲归顺清廷之衷。
姚启圣接到施世泽的信件,即令同安总兵王英遣人前往联系,王英遂遣随征都司施应元秘密来到厦门(当时是郑经的地盘),与施世泽保持单线联络。
传送情报的场景:余则成和他的上级秋掌柜接头时,是在秋掌柜经营的药铺中。如将接头情报放在中药里,这样即便有人盘查,也可以把情报“抽掉”。
时间到了1680年康熙十九年一月,姚启圣接到报告,施明良等人欲谋擒郑经以报清廷,并约定旗号,以便举事。不久,施应元又密往厦门约定举事日期,定于二月间清军攻厦门,郑军迎战之日。趁着厦门后方空虚,施世泽、施明良认为可趁乱活擒郑经。
姚启圣遂告知当时驻守福建的宁海将军喇哈达,让其派兵接应。喇哈达随即派人与施世泽、施明良等人联系,商讨举事之机宜。
不料,由于施应元频繁地来往于厦门,引起了郑经的大将刘国轩的怀疑,事关重大,刘国轩遂向郑经,发出警告。
郑经虽然尚未深信,但是于1680年康熙十九年二月十八日下令施明良和施世泽回台,“抽兵三千,排列街巷,前后围房,勒搬下船,令往台,”到二月二十三日,“明良书办家人吕运、吴芳、叶任新等不愿跟随过海,将情出首”。郑经派兵至船上,将施明良及施世泽等逮捕、立即斩首,两家眷属七十二人,被砍杀于金门、料罗地方,施世泽年仅26岁。
《台通史刘国轩列传 》记录了施世泽和施明良的结局:亢宿镇施明良受启圣贿,谋献思明。经嬖之,常在左右。国轩入告曰:“今军破国残,蹙地千里。殿下宜效先王之志,卧薪尝胆,亲君子,远小人。中兴之业,乃可图也”。经纳其言,而明良谋之益急,国轩杀之。及施世泽,琅之长子也,为女宿镇,再叛再降,又与其谋,故诛之。
1680年康熙十九年二月底,姚启圣与赉塔、杨捷、石调声督兵攻复海澄县,海军提督万正色攻克海坛,姚启圣同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19寨。另派遣军队渡海,攻下金门、厦门,招降伪将军朱天贵、杨彪等人。叙恢复长泰等县功,姚启圣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由此,施琅的儿子施世泽确实是余副站长余则成,卧底的。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打破了郑经的反间计,为施琅的复出攻台水师提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施琅的亲爹和弟弟之前已被郑成功干掉,他的儿子又被郑成功的儿子干掉,郑施两家在沉甸甸的旧恨之上,又添上了更加血淋淋的新仇。这是三个仇恨,应该可以了,彻底断了施琅的后路,康熙皇帝就放心了,决定正式启用施琅。
再看郑经。在接过郑成功帅旗主政台的十几年时间里,年轻的郑经确实曾雄心勃勃地欲大展身手,力图将父亲未竟的事业拓展光大。甚至曾写出“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可是,三藩王大势已去,怀抱满腔希冀而来的郑经也接连损兵折将,颗粒无收,现在,离间计的失败,甚至连本来握在手中的金门、厦门两地也尽失,最后不得不狼狈败退回台。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是那样深重而彻底,它们像山一样重重压下来,终于使郑经斗志尽失、萎靡不振。那以后,郑经就不再把心思花在管理政务上,而是在纵情酒色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年多之后,病死在他的北园别馆里,死时不过39岁。
(只是郑经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他最信任的爱将老将刘国轩也露出真容,原来他比余则成更厉害,最厉害又是谁,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