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关于包拯的传说有很多,哪一些才是真实的故事

关于包拯的传说有很多,哪一些才是真实的故事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心里都有一个“清官梦”。尤其是受到不平等对待的时候,就希望青天大老爷为自己伸冤。

三千年来,青天大老爷却总是成为老百姓的一种渴望,尤其是乱世年代,青天大老爷是奢求之物,更不用说和平年代。

不管清官是不是凤毛麟角,却有那么一位,成为清官之中的清官之王。

包拯!

老百姓对于清官的要求并不高,只需做到“爱民如子”即可。所以七品芝麻官徐九经唱道:“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包拯不单纯爱民如子,更是将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的,非常独特的清官。

其实当清官非常困难。若按照法律进行约束百姓,这没有问题;但要按照法律来约束皇亲国戚,这问题就很大。

皇亲国戚,甚至于朝廷大臣,都是统治阶层的势力拥有者。换句话说,法律都是由他们来制定,岂有制约他们的道理。

可是不制约不行。一旦有了相应的案例,老百姓眼里看着。你是不是清官,首先就是能不能把贵族和平民,在法律的面前一视同仁。

若不能,在老百姓的面前就会微信尽失。再下达命令,老百姓便不肯听。

包拯却有办法。他设置了三道铡刀,分别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龙头铡,专门干掉皇亲国戚;虎头铡,特别伺候大臣官员;狗头铡,应对平民的犯法分子。

可是这个发明的方法,是真实的吗?

史料上没有这种记载,只是记录了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期间,刚直不阿、不畏权势。只查询到《三侠五义》这种评书夜话记载,这种方法是公孙策想出来,献给包拯。

而且此事还牵涉到皇帝宋仁宗,亲自下圣旨吩咐包拯制成。

倒也不必研究此事真伪,但无论正史野史,能肯定的共同点,就是包拯执法秉公明断,从朝廷到民间都交口称赞。

接下来的一个传奇非常有趣。

包拯开封坐堂,连衙下的四大护卫也成为了民间耳熟能详的人物,叫做“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封建时代的府衙开堂审理案件,排列两边的就是衙役,相当于现在派出所民警。而衙役在两边排班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府衙大堂的威慑力,好让犯罪分子主动伏法。

但是没有任何记载,衙役们能够留有名字,并显示在府衙上。

既然如此,“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从何而来?

正史查询不到这几个人,倒是有类似的人物。综合进行分析,这四人是评书里出现的人物。

因为老百姓推崇包拯,当然不愿意这样的人物轻易被害,必须要有武艺高强的侠义之士保护。而且除了这四个人,又杜撰了一个南侠展昭,进行贴身护卫。

这样才能保证对于清官的完美保护。

至于让包拯营救了宋仁宗的母亲李太后的故事,只能说帮助包拯多了朝廷的靠山。因为李太后认包拯为干儿子,就意味着包拯成为了皇帝的义弟。

有了这个身份,包拯从一个普通的官员,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皇亲国戚,并且更加执法如山。

即使这些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纯属捏造。

这就是老百姓喜欢包拯,也愿意把包拯塑造成为清官之王的原因。

清官之王,符合了几个条件。

有背景,当今皇帝的义弟,太后的干儿子。

有官职,开封府尹,相当于国家级的公安部部长。

有实力,五大高手贴身保护,不惧黑白两道。

有个性,刚正严谨,不畏权势,立身正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进行,人物,老百姓,故事,法律,皇亲国戚,保护,清官,的传说,观点评论,包拯,开封,皇亲国戚,李太后,清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进行,人物,老百姓,故事,法律,皇亲国戚,保护,清官,的传说,观点评论,包拯,开封,皇亲国戚,李太后,清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进行,人物,老百姓,故事,法律,皇亲国戚,保护,清官,的传说,观点评论,包拯,开封,皇亲国戚,李太后,清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