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此人是节度使,他要杀杜甫,临出门发生一件怪事让他放弃

此人是节度使,他要杀杜甫,临出门发生一件怪事让他放弃

杜甫一生虽然坎坷,但在他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却很少遇到过生命危险。公元764年,杜甫再次回到到了成都草堂,不久应时任剑南节度使、成都府尹的严武之请,出任节度参谋一职,也就是说成了严武的幕僚。但就是在他看似要结束这种四处奔波的生活时候,有一天严武对杜甫动了杀心。严武为什么想杀杜甫呢?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严武的父亲是曾任中书侍郎的严挺之,为中唐名相,他的人品及声望在当时都是非常好的。由于有个好的出身,所以严武在仕途若是和杜甫相比,也确实是顺风顺水。当然,这与他本人的才能和卓著的战功是分不开的。

做为诗人,严武远没有杜甫那么出名。甚至在后世人们对唐代著名诗人进行盘点时,严武也是不会榜上有名了。他的诗谈不上写得最好,但也很不错的。他的诗作不多,流传于后世的,大概也是不超过十首。像杜甫、李白等之流的诗,我们大多在上小学的时候,在课本上就能够接触到,而严武是诗人,现代很多人恐怕还是不知道了。

但是,仅仅把严武当成诗人,在唐代甚至今日,和哪些很多的诗人都是没有办法比的。但若是将他放在政治、军事的层面上,在当时的唐朝他却绝对是一位风云人物。

严武有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军事上他于安史之乱中脱颖而出,在战场上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而且也是一位作战勇猛的悍将。他战功卓著,在安史之乱中为唐朝的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杜甫也因此对其极具赞赏,在时人也包括杜甫看来,严武就是一个“民族英雄”。杜甫曾给严武的诗里面就有“三朝出入荣”,是说他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都是非常显赫的,可见他当时的地位有多高了。

在政治上他的地位也是很高的。首先他有个好父亲,使他有了一个很好的政治基础,导致他的仕途的发展是非常地顺利,加上他本人在做地方长官时也是很清明,因此也是有个好的名声。在这方面,杜甫给他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杜甫在给他的诗里面曾经有“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两句,是说他曾四次做为蜀中的地方最高长官,三次任节度使。可见他在政治上也确实是不一般了。

尽管严武的诗文不怎么出名,或者说写得也不怎么好,但他却是非常喜欢,所以和当时的有名诗人多有结交,像岑参、高适、王维等他都认识,但关系最好的却唯独只有杜甫。其实二人早就互相慕名,杜甫是佩服严武的政治武略,而严武则是喜欢杜甫的诗歌,只是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见过面。唐上元二年却公元761年,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府尹,他把手头的事情做了处理之后,就急于想见到正赋闲于家的杜甫。他为什么这么急呢?

严武做为成都的地方行政长官,手底下怎么能没有一帮谋士呢?他久慕杜甫的才气,而且此时杜甫由于在政治上受到一打击,刚好回到了成都,就在他的治下,这个的机会他无论如何是不会错过的。怎么相见呢?这个却还是有学问了。严武做为地方军政的最高领导人,他当然在初次相见时是不肯屈尊了,他仰望杜甫能够来成都与他相见,于是就给杜甫写了一首邀请诗。诗人吗,以诗代信进行交流总是容易沟通的,又何况他也确有诚意。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当直到使君滩。——严武《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这首诗应该是严武写得最好的一首诗。诗中极尽对杜甫之尊敬和赞赏,也不失对杜甫这时非常消沉的情绪之劝解,希望杜甫能够出山相助。此时的杜甫已无意做官,但出于尊重,便写诗做了回复,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已无意仕途的心情。但严武并没有因此而放手,不久他又亲自带人前去拜访,在如此盛情难却之下,杜甫答应了出任他的幕府。这一答应不要紧,却终是朋友反目,惹出了事端,差点惹来了杀身之祸。

就这样,二人成了莫逆之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感情非常好,加上杜甫方才之高,严武对其一直也是毕恭毕敬,小心伺候。因为他知道杜甫为人比较耿直。但是,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严武性格比较暴躁,加上他做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官位显赫,杜甫可能是某些地方看不惯的缘故吧,渐渐地却流露出了不满的情绪,二从之间便有了隔亥,这种矛盾有一天终于爆发了。

有一天,杜甫和严武在府中边喝酒边议事,慢慢地杜甫这酒可是喝高了。不知因何事史书没有记载,二人说着说着就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杜甫也许真的是酒喝高了,突然就跳了起来,站到了一个马扎(时称胡床)上,摇摇晃晃地指着严武高声就道:“真没有想到,严挺之竟能生出你这种混账的儿子。”这话却是有点说重了,哪有当着人家儿子的面骂人家老子的呢?

这话确实伤到了严武,严武的脸色当时就变了。杜甫知道严武要发脾气了,他知道严武一发脾气是什么后果。怎么收场呢?杜甫多聪明啊!他马上把话头一转,说:“算了吧,你是严挺之的儿子,我是杜审言的孙子,咱们彼此彼此吧。”严武的脸色缓和了许多,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但要说后来严武对于此事不忌恨哪是假话。

有一天严武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越想越生气。我敬重你的才能,一直都在包容你的脾气,现在你竟然把我的父亲和我放在一起骂,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便动了杀心,他召集了人马,准备去杜甫家。可当他要出门的时候门框却挂住了帽子。于是他又退了回来,将衣帽整理好,可出门时又被挂住了,如此反复多次。严武的手下知道,他一旦动了杀心那是很难动摇的。于是,便趁着他与门框较劲的工夫,赶紧去找了严武母亲。严武的母亲一听非常生气,就把严武一顿大骂。严武从此就再也不提要杀杜甫的事情了。

这个说法是否可信?如果换位思考,杜甫如此行径又有谁能忍?想来也是真的。但是不管此后严武是怎么想,对于杜甫来说,他们之间的误会是短暂的。此后杜甫关于严武的诗作很多,表现出他是非常珍惜他们之间的友情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成都,地方,杜甫,仕途,严挺之,唐朝,严武,军事,怪事,观点评论,诗人,杜甫,成都府尹,严武,华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成都,地方,杜甫,仕途,严挺之,唐朝,严武,军事,怪事,观点评论,诗人,杜甫,成都府尹,严武,华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成都,地方,杜甫,仕途,严挺之,唐朝,严武,军事,怪事,观点评论,诗人,杜甫,成都府尹,严武,华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