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很多英雄揭竿而起,反抗隋朝的残暴统治。在各路英豪中要数瓦岗寨的英雄们最为出名,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瓦岗寨的当家人李密的故事。
李密出身贵族,按照现在的标准就是一枚高富帅。他的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时为太师、魏国公。祖父李曜,为北周的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为隋朝的上柱国,曾封蒲山郡公。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
李密年幼时,凭借父亲的官位,在隋朝宫廷中谋了个警卫员的差事。一次隋炀帝在队伍中看见他,觉得他的神态不寻常,就让大臣宇文述转告他,说宫廷警卫是个琐碎活,他应当多读书。李密就借此辞职在家专心学习,以图日后有大的成就。
一次他在街上边骑马边读书,正好被越国公杨素看到,杨素因为非常喜爱李密勤奋好学的劲头,也很欣赏李密的气度,就主动鼓励儿子杨玄感与李密相知相交。
公元613年,隋炀帝征讨高丽,派杨玄感管理后勤军区运输事务,这时天下已烽烟四起,杨玄感暗中派人去接李密筹划起兵事宜,李密给杨玄感谋划了上中下三策,没想到极度自负的杨玄感,选择了下策中的攻打洛阳。
杨玄感到洛阳后确实取得了胜仗,可是他很快被暂时的胜利迷惑了心智,他以为天下百姓都响应他,他早晚可以夺取天下。他还启用了隋朝的内吏舍人韦福嗣处理机要事务。李密比较聪明,推测出韦福嗣不和他们一条心,要杨玄感防着韦福嗣,但是杨玄感不听。李密就私下对亲信说杨玄感喜欢造反却不打算成功,我们可能将来会当俘虏,后来真是应验了。
杨玄感因不听李密的劝告,终于作茧自缚,兵败被杀。而李密也成了头号通缉犯,不过很不幸,李密被追捕他的人捉住。当时隋炀帝在高阳,李密和他的同伙要一起被押送到那里,中途李密用金钱迷惑押送他们的官员,成功脱身。
他先去投奔平原县的叛军头头贺孝德,因贺孝德对他很不客气,李密转身就走,后来李密逃到淮阳郡,以教书为生。因触景生情,写了一首《淮阳感怀》,被淮阳太守赵佗发现,李密又机智逃脱。
在李密教书期间有一名学生叫王伯当,当时王伯当已加入土匪队伍,李密为了暂避风头不得已也进了土匪队伍,在土匪队伍里待久之后,李密发现当时的土匪都是占山为王,只顾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没有形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去反对隋朝。李密是胸怀大志的人,然后他就游说于各股土匪势力中间,经过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也混编了一个由各路草根暴民组成的队伍,但是李密还不满足,当时做的很有规模的反隋势力中属瓦岗寨最大,李密就自告奋勇的带着他的杂牌军进入瓦岗。瓦岗当时的一把手是翟让,也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相当重情重义,他手下的大将也都对他相当敬重。当时他们雄踞瓦岗,把瓦岗方圆百里,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受百姓欢迎。
李密加入进来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打了大胜仗。完事之后随着权利的增大,李密飘飘然了,翟让也是性情宽厚之人,他自己觉得他的才能不如李密,然后就主动让位于与李密,没想到,没过多久,因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李密索性杀了翟让。
一石激起千层浪。翟让手下的一帮人对李密彻底寒了心,这也是瓦岗内部消耗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后来瓦岗群将离心离德,各自为政。这也给李密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后来李密在和王世充的正面交锋中,因骄傲轻敌被王世充打败,于是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时的瓦岗军战将,秦叔宝,程咬金也都先后降唐。
李密降唐之后,李渊封他光禄卿,专管皇家膳食。李密相当郁闷,趁着去黎阳安抚昔日的手下的机会,又和王伯当筹划反唐,这就是所谓作死的节奏,不就被唐将领盛彦师杀死,终于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纵观李密生平,胸怀大志,一心想出人头地,但是他自身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不听劝告,甚至于对翟让恩将仇报。使得众草根对他颇有意见,所以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谨以此故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