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靖康之耻,还未洗雪。臣子心中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时至今日,再次拜读岳飞将军的诗篇,诗中的豪言壮语,依旧令人振奋不已。宋朝的二度倾覆,无不让人愤恨和伤心。带着国仇家恨与山河破碎之痛,有一天能够一雪前耻,收复故土河山,相信是每个宋朝百姓都期盼的事情。
1127年,金以强大的军事优势,攻入北宋都城,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东京城中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致使北宋灭亡。时隔107年后,1234年,历史再次重演。宋蒙联军,攻入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而死。金末帝完颜承麟为乱兵所杀,至此金国灭亡。
金国灭亡不久,宋理宗赵昀就派人前往河南拜谒了北宋皇陵。随后,并将金哀宗的遗骨奉于太庙之中,告慰徽、钦二帝的在天之灵。背负了107年的耻辱,或许在这一刻才会有些许的释然。然而大仇虽报,却也将宋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面对新兴崛起的蒙古,南宋根本就不是它的对手。蒙古灭国四十,祸及西夏,今日举兵攻金,他日宋必是待宰羔羊。宋金是世仇,至死不能相忘。但是不得不承认金可以算是南宋在北方的一道屏障。尽管多年来,金朝对南宋的威胁丝毫未减。但是今天,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新兴崛起且势不可挡的蒙古。
就实力来讲,蒙古的实力要远胜于金的实力。这时候,宋理宗一边面对的是蒙古提出的丰厚条件(河南),以及金朝灭亡后要面对来自于蒙古势力的挑战。另一边,宋理宗则面对的是血海深仇且唇亡齿寒的金朝。支持蒙古,方可收回故土,一洗前耻,但却要面对潜在危险。支持金朝,虽说大仇未报,但至少不会马上面临蒙古势力的威胁。毕竟以当时情况来看,蒙古的势力是宋金两国有目共睹的事实。
至于宋理宗最后为什么会选择,不顾给后世留下祸患的风险,去支持蒙古。不仅仅是因为报仇心切和心存中兴大志的原因。更多的是无奈,就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其实在当时的宋廷中,一直都不分高下。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主张联蒙灭金和以金作屏障,避免重蹈引金灭辽的惨剧,双方各执一词,都有道理。不能只想着复仇,忘记了前车之鉴。
所以当双方都找到宋理宗时,宋理宗采取的是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为什么宋理宗是出于无奈才联蒙抗金,因为随着蒙古与金朝之间战事的推进,金朝的战败已然成为了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宋理宗赵昀才作出了决策。至于埋下的祸患,或许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即使宋理宗联合金朝抗击了蒙古,有一天宋朝也必然会走向灭亡。
不过幸运的是,南宋在灭亡之前,看到了敌人的灭亡。也算是报仇雪恨了,虽然靖康之耻带来的伤害和耻辱,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最起码的安慰还是有的。王朝的兴衰,朝代的更迭,谁也无法预测,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历史中有美好,当然也有伤痛。今天过去了,就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不要让今天的遗憾,继续留给明天!
理性读史,每段历史都值得记忆,每件史事都是珍贵财富。希望历史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启示,然后应用于生活、工作、家庭等方方面面。已经发生过的就不必再发生了。前车之鉴,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