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来说,香港年轻人“上车置业”问题已接近解决,甚至已经解决了。问题是如何或用什么标准才算解决?以及如何将这个难得的效果进一步巩固?
笔者认为,两位人均入息中位数的年轻人,储蓄三年左右便可以储到首期,并供得起楼包括通过到按揭压力测试,这种市场环境就等于人人可以追求到上车置业了。如果入息未到中位数的年轻人,应该努力工作去争取事业进步。合乎这个入息标准的年轻人应该要知道,凭自己的努力和节俭,其实置业已经人人在望。当然上车目标不应以核心市区、豪华装潢及设施的住宅为标准。人生追求的梦想之家,是应该透过楼换楼及事业更进一步而达到的,我们应该将能量集中在上车先决。
以下是具体定义何谓“上车问题得到解决”的标准。
笔者认为,当申请资助房屋的入息资格水平可以买到私人楼的时候,这便等于社会已经解决了上车置业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最新一期居屋的白表家庭入息要求,1人和2人或以上分别是3.1万元和6.2万元,这个收入可以买到楼价几多钱的住宅单位?是可以买到约350万元至700万元的单位。以现在屯门及天水围这两个地区为例,300万元或以下可买到包补地价的公屋或居屋、单幢式私楼和单幢式半新盘等单位,现时有逾50个楼盘;300多万元至400万元可买到的两房单位有包补地价的居屋和二手私楼,有逾150个楼盘;450万元至550万元可买到的三房单位有包补地价的居屋和嘉湖山庄等二手私楼,有逾100个楼盘。
建议重推置业资助贷款计划
即是说,现在的确是初步令置业问题得到解决。当然重点是如何令到有关楼盘可以持续出现,笔者觉得本届特区政府的房屋政策有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重视转流率,也就是重视换楼购买力。换楼购买力既可以市场是的一个需求,亦同时是一个供应。愈多人换楼就等于愈多人放盘,相反亦是,愈多业主换楼亦可能等于愈多细单位放盘。
近年的放宽首置人士按揭成数计划、放宽高成数按揭楼价上限及最近的按揭改革可以说完全对位。唯一应做未做的就是延长居屋第二市场的担保期,活化及释放30万个最基层的居屋供应量,这是现任特区政府房屋政策的美中不足。
笔者认为,年轻人普遍能置业才是房屋政策的成功。房屋政策的目标是令到市民能够安居乐业,笔者同意公屋或简约公屋是可以化解㓥房问题,但这只是应急方案,要彻底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就需要令到所有人得到置业的机会,重推置业资助贷款计划才是完善房策的终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