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及相关问题初探
田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内容提要:
西吴壁商代墓地的时代属二里岗下层阶段,即商代初期。墓地兼有典型商文化、晋南土著文化及西北文化因素,其中晋南土著和商系文化因素居于主要地位。墓地所见墓葬的葬俗近似,应为一处族墓地。与青铜器共存的陶器特征明确,丰富了早期青铜器的发展序列,还有一些器物改变了以往对商代初期青铜器的认识,如M16出土铜爵表明,至迟在商代初期,兽面纹已出现在青铜容器之上。因夏商鼎革,晋南地区多个区域中心聚落的形态及聚落内部的功能区发生变化,如西吴壁遗址IE4区之所见。商人占领晋南后,对当地土著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统治政策,以较小的成本,继承了夏人在晋南地区的各类资源。
关键词:
西吴壁遗址 商代墓地 二里岗下层 青铜器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之阳,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2022年7—9月,我们选择邻近东部冲沟的IE4区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并清理了16座二里岗下层阶段的墓葬。具体材料已通过简报刊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这处墓地甫一发现,便带来认知上的惊喜。随着发掘和整理工作的日渐深入,我对该墓地,以及若干与之相关的学术问题产生了思考,些许认识在头脑中逐渐成形。其中一些或有益于学界,还有不少想法可能存在问题,所以不揣浅陋写就此文,以之抛砖引玉,望就正于学界方家。
一 商代初期的概念与西吴壁墓地的分期
(一)关于商代初期的问题
学术界对于商文化的分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将商文化分为早、晚两期;第二种意见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将商文化分为早、中、晚三大期。这两种分期方案对于二里岗文化属商代早期的认识大致相同。二里岗文化可分下层、上层两个阶段。从陶器谱系的角度来看,两个时段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只有前后之别。但若从分布范围、文化内涵等角度来看,两个时段明显存在差异。
先说分布范围,商文化在二里岗下层阶段的分布范围尚且不大,向北可至晋南和冀中南;西面到达秦岭南北的关中东部和商州地区;南面的分布范围远及江汉地区;东面可及豫东商丘之西。若不计豫北、冀南等先商文化的分布区域,二里岗下层阶段商文化的分布范围,与二里头文化基本相同。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因循夏迹。到了二里岗上层阶段,商文化的分布范围遽然扩大,北至幽燕,南逾江汉,西达陇山,东抵大海,成为先秦时期分布范围空前广阔的考古学文化,与前一阶段存在显著差异。
再举例说文化内涵。以贵族墓中的随葬礼器为例。二里岗下层阶段贵族墓葬的礼器组合,与二里头文化还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郑州商城97:ZSC8IIT166M6(下文简称T166M6)的礼器组合为青铜鬲、盉。时代稍晚的西吴壁M16的礼器组合为青铜鬲、斝、爵,此外还有M8的青铜斝、爵。较之二里头文化时期,这些礼器组合既有传承,也有变化。传承之处在于,二里岗下层阶段出土铜容器的墓葬中,大都存在青铜爵,这与二里头文化铜容器墓普遍发现铜爵的现象一致;差异之处在于,青铜斝多了起来,而且还出现了青铜鬲。
郜向平指出,商初青铜礼器组合以酒器爵、斝为核心,也有爵、盉组合,食器有鼎、鬲等。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到了二里岗上层阶段,青铜礼器的种类多了起来。除前述二里岗下层阶段的青铜容器外,还出现了觚、瓿等礼器,并且逐渐形成了觚、爵的组合。由此可知,二里岗下、上层阶段的青铜礼器组合也有所不同。
刘绪师在考察商文化的分布范围时,将二里岗下层作为一个阶段单独讨论,使用了“商王朝初期”“早商前半”的概念。郜向平在全面考察商系墓葬的基础上,将二里岗下层阶段的商系墓葬单独列为一个阶段,称之为第I阶段,并且指出这一时期的腰坑葬俗尚未流行,殉牲、祭牲也不多见,仅个别墓葬中发现殉人。这与后来二里岗上层阶段的墓葬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可知,二里岗下层阶段的商文化,与二里岗上层者存在一定的区别。虽然它们都属于早商文化,但考虑到二里岗下层阶段处在王朝的初始阶段,可以将之称为商代初期。稍晚的二里岗上层阶段,本文称为商代早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无意在商文化分期方面,创造一个“初商文化”的概念。这里使用的商代初期,主要是强调夏商鼎革之后,商文化在二里岗下层这一阶段,处在王朝初创的历史时期。
(二)墓地分期与随葬品文化因素分析
简报介绍了西吴壁商代墓地的分期成果,指出其中所见墓葬的时代均属二里岗下层,并可进一步细分为早、中、晚三段。早段不晚于二里岗下层一期,晚段约当二里岗下层二期,中段介于二者之间。早段墓葬数量少,其中包括一座中型墓;中、晚段墓葬数量相对略多,大型墓M16属中段。
除墓葬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其他商初遗存。已见诸发表者,如大型窖穴H33、埋藏多具完整兽骨的大型祭祀坑H552等。此外,在商代初期墓地北部约10米处,还分布有商代初期灰坑,其与墓地是何关系,将是我们今后重点关注之问题。
墓葬出土随葬品丰富,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商文化因素,典型器物有商式分裆鬲等。
商式分裆鬲的源头,可追溯至下七垣文化。这类器物不见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其在商初出现在晋南地区,可视为商人到达晋南的标志。除陶器外,青铜鬲也属商文化因素。
第二类为晋南土著文化因素,典型器物有单耳鬲、单耳罐、双鋬盆等。
单耳鬲极少见于中原腹地商代初期商文化遗址当中,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如夏县东下冯(H64:14)等遗址之所见,是该类型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西吴壁墓地所见单耳鬲,实际是东下冯类型文化因素的延续。但其中部分器物与典型东下冯类型的单耳鬲有所不同。如M11出土的单耳鬲,如果去掉扭索状单耳,便是一件典型的二里岗下层阶段的卷沿分裆鬲。这是延续到商代初期的东下冯类型文化因素,与外来商文化因素融合的产物。
另需提及的是,晋南地区商代初期的居址遗存中,多见典型商式鬲,单耳鬲极少见,如东下冯和西吴壁的居址中就极少发现。起初我怀疑这种单耳鬲在商代初期仅作明器使用,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多件器物的器表可见明显烟炱,显属实用器。看来,以往之所以在晋南商初居址中极少发现此类器物,乃是因其数量较之二里头文化时期大幅减少,根源在于商式鬲到来,挤压了土著陶鬲的存在空间。
第三类为数量极少的西北文化因素。M8出土的有銎骨镞可归入此类。夏商时期的有銎镞,主要见于西北地区,如甘肃四坝火烧沟墓地之所见。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的镞末段多为铤,有銎者极少见。
二 葬俗研究
(一)墓葬的形制、结构与方向
……
(二)葬具与葬式
……
(三)墓内殉祭遗存考察
……
(四)器用制度考察
……
(五)墓地的等级与性质
……
三 青铜容器断代及相关问题
……
四 聚落结构变迁及相关问题
……
(此部分全文获取方式,详见文末)
五 商王朝初营晋南
商汤灭夏后,快速占领夏人晋南故地,尤其是在运城地区,凡曾属二里头文化的分布区域,基本都发现了商代初期遗存。刘绪师指出,商人所以如此重视晋南之地,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掌控夏人。此乃情理中事,势所必然;二是占有资源。中条山之铜与解州之盐不能不是觊觎之物”。这些认识是正确的。
在峨嵋岭—绛山以北的临汾盆地,针对商文化的考古工作开展较少,商代初期遗存的发现不多,目前仅在侯马发现两处。20世纪80年代,侯马市博物馆在侯马上北平望村发现了商初遗存,稍后又在距该遗址东南约800米的台地上发现商初遗存。两个地点的商初遗存很可能分属不同的两个遗址。侯马地处临汾盆地南缘,汾河自南向西的“拐弯处”,向西、北、东三个方向都是无险可据的平原地带。而且这一区域是“夏墟”核心地带,商人在灭夏初期在此设置据点,目的当然是镇抚夏人。掌控夏人并非易事,商王朝不可能将如此重大事务交由两个普通据点来完成。由此可以推知,临汾盆地还应存在更多商代初期的王朝势力。起码在临汾盆地南缘的万荣、稷山、新绛、曲沃、翼城、襄汾等地,也应存在一定数量的商初遗存。
在运城盆地,夏县东下冯、东阴、辕村,绛县西吴壁、柳庄都发现了商初遗存。可见,商王朝在其初期阶段,便彻底占据了运城盆地。若检视运城盆地的商初遗址,不难发现其分布地点靠近铜、盐资源,区域聚落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导向。其中一些遗址与铜矿冶生产有关;还有一些遗址,如辕村、东下冯,可能与盐业生产、存储和运输有关。
晋南商代初期部分遗址分布图
垣曲盆地包含商初遗存的遗址共十余处,其中多处分布在垣曲商城周边,另有两处靠近板涧河入黄河处。此外还有两处位于盆地北部边缘地带,一处是硖里,位于干涧河西岸;还有一处是堤沟,位于酉阳河东岸。已有学者指出,垣曲商城周边的商初遗址,具有拱卫商城的作用。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垣曲商城是夏商王朝设在黄河北岸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肩负着为王朝存储、转运战略资源的重任,投入多方力量予以拱卫应是当然之事。位于垣曲盆地北缘的硖里和堤沟,位置靠近铜矿山,当与矿冶生产与运输密切相关。
商代初期分布在运城、垣曲盆地的聚落至少可以分成多个层级。第一层级聚落规模大,内涵丰富,属中心聚落。目前所知有三处,分别是位于运城盆地的夏县东下冯、绛县西吴壁,位于垣曲盆地的垣曲商城。夏县东下冯、垣曲商城都发现了商代的城址,并且出土过规格较高的遗物;绛县西吴壁发现了高等级贵族的墓葬。若将目光投向商代初期之前,不难发现它们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是区域中心之所在。夏人使之成为中心聚落的目的是控制、开发、运输资源,商人因袭之。
在晋南地区,商人在灭夏初期占领夏人故地,并未立即扩张的原因有二:一是商人所以灭夏,除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外,还团结了其他势力。在稳固政权之前,商人不必四处树敌。其二,夏人立国多年,自有一套成熟的统治方式,直接借鉴,成本较低。
西吴壁遗址商代初期墓地商文化与晋南土著文化因素并重的现象,说明商人在到达西吴壁之后,对于当地的土著人群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统治政策,尊重并允许当地的一些习俗继续存在。商人何以对晋南土著温和至此?我以为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位于运城盆地的土著势力强大,商人若想彻底予以征服,并对其移风易俗,势必付出高昂代价;二是他们掌握着冶铜技术,采取刚柔并济的政策,使其最大限度的为己所用,是符合王朝利益的最佳选择。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访问国博官网下载本文全文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6期)
国博馆刊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2022年发掘简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3年第6期,目录与看点!
国博考古|西吴壁遗址揭开殷因夏礼有所损益历史事实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国博考古 | 西吴壁遗址再现重大发现
青铜有话说:中条炉火映夏商
考古手记 | 在西吴壁遗址触摸青铜时代
假日悦读 | 国博考古:西吴壁冶铜遗址发掘记
媒体关注 | 西吴壁遗址发现木炭窑和祭祀遗存
国博考古 | 西吴壁遗址入选六大“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国博考古 | 西吴壁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博考古 | 西吴壁遗址入围2018年度“文物界的奥斯卡大奖”
编辑| 崔婧婷
审校 | 童萌
沈萌
陈拓
终审 | 冯峰
刘钧
在这里遇见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