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的诗坛中,名人荟萃,群星璀璨,有一颗耀眼的流星,像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那样,光芒四射,虽然它瞬间而过,但这片彩霞却永远停留在了天际边。
河南福昌,这个古代中原富足之地,贞观六年时,在昌谷北园一所李家宅院里出生了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李贺。
李贺,这位被称为“诗鬼”的才子,满腹经纶,心怀锦绣,然而他的生命却是短暂的春秋,在他人生的二十七年里,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诗篇。
一、
李贺出身显贵,他的远祖父曾是唐高祖李渊直系亲戚中的一支,开国时被封为郑王,但是这个豪门家族的富贵如流水一般,昙花一现。
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年,李家偌大的家业就被这些子孙折腾得精光,成了一个破落户。到了李贺父亲这一辈,在京城的李氏皇亲国戚再也无人相认这门穷得叮当响的“亲戚。”
生在这样一个被皇族遗弃的门户,李贺的孩提时代就像普通百姓家里的孩子一样生活着。他的父亲李晋肃,是位本分正直,书生气十足的文人。早年由公安入蜀,在衙门里做了几年文秘工作后,在贞观九年时,被地方举荐,朝廷委任做了县令,他带着家小去陕县赴任。
当时李贺只有三岁,身体羸弱,骨瘦如材,但其天赋极高。自幼在母亲的教育下,苦读百家诗书,涉猎诗琴书画。由于早熟与聪慧,使他在七岁时,就以长短诗歌在京城小有名气。
当时的文学名家韩愈、皇甫湜听说有一位七岁的“神童才子”李贺能诗善赋,于是非常好奇,二人乘车登门拜访。
当扎着双丫发髻的李贺被父亲牵着小手出来相迎时,韩、皇二人对视哑然失笑。
“听说你会作诗,名气还很大,你知道我俩是谁吗?”韩愈看着瘦小的李贺问道。
“我名气是很大,但与您二位比名气还小!”李贺仰着小脸回答道。
“我出个题目,你来回答好么?”
只见李贺笑着,略一思索便吟出一首《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 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 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皇甫湜非常惊喜,赞叹不已。韩愈很喜欢这个聪明绝顶的孩子,就把李贺带到自己的府中住了几天,传授他一些写作心得。
韩愈是文学大家,李贺得到他的赏识,“神童才子”的名声更大了。
二、
李贺志向高远,并没有因为小有名气就骄傲自满,而是把名声变成激励,他自控能力极强,更加刻苦钻研诗词写作,毫不懈怠。
为了体验生活,每天日出时分,李贺就带上书童,骑着小毛炉出游。采集山水之灵气,熟读人间风土人情。他在驴背上挂上一个古锦囊,里面装着笔墨纸砚,文思涌动时就立即写上诗句,投到锦囊里,等晚上回来后,再把这些诗句组合成篇,加上题目。
李贺作诗达到忘我的地步,有时在家大半天坐着不动,闭目苦思,常常为了一首诗句殚精竭虑,反复推敲,有人来访他竟全然不知。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状态。他在描述自己写作的生活时写到:
“葛衣断碎赵成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李贺日日熬夜苦读, “思焦而如病,尝胆肠似绞”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开拓视野,增长阅历,李贺在十七岁那年,把积攒的一点积蓄取出,开始了第一次远游,他从家乡启程,经襄阳、去金陵、过吴兴,再到钱塘、甬东,最后回转北归。沿路观名山大川,看名胜古迹,记录了很多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这些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所经之地他创作了很多诗篇。例如,《安乐宫》、《莫愁曲》、《走马引》、《大提曲》、《帝子歌》、《江楼曲》、《石城晓》、《七夕》等名篇。
三、
李贺返回家里后,这时生活已经非常拮据。因为早在几年前,他做知县的父亲已经亡故了。父亲死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入不敷出。他远游时积攒的一点钱早已花光。家里仅有的几亩薄田,除去赋税,勉强糊口。他在《送韦仁石兄入关》一诗中写道:
我在山上舍, 一亩蒿硗田。
夜雨叫租吏, 春声暗交关。
谁解念劳劳, 苍突唯南山。
李贺很小身体就虚弱,不会干农活,又无其它收入。少年时还嗜好饮酒。在他姐姐出嫁后,家里只有老母和他相依为命,生活更加艰难。
李贺是皇族后裔,族人中有很多高官富豪,他没有办法,不得不去向族人乞讨一些钱粮度日。低人一头、常遭数落和白眼,使李贺心里充满了愤懑和心酸。他在《仁和里杂叙别皇甫湜》诗中写道: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朱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瞑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縆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李贺在这样贫困的生活中,还有早年父亲收留的一个孩子巴童在身边,这孩子不离不弃令李贺非常感动。他在《昌谷读书示巴童》诗中写道: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吟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公元807年,李贺迎来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这一年他娶妻结婚,参加府试又中第,可谓双喜临门。新婚燕尔,他作了《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四、
读书入仕,改变生活,是每个青年人的梦想。李贺也是如此,他怀揣着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梦想去洛阳参加府试。这一年的考题是《十二月乐词》李贺初试锋芒,便展露出他超人的才华。诗作不仅描写切题,而且名词,立意都有独到见解。他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中写道:
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
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
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河南府试主考官看到李贺的试卷很欣赏,于是就在“十二月乐词”下面又加上“并闰月”三个字,加大了难度。李贺并没有被难倒,挥笔写下《闰月》一首。
辔帝重光,年重时,
七十二侯回环推,
天官玉管,灰剩飞。
今年何长来月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羲氏何氏迂龙。
主考官看了李贺的考卷后,大为惊叹,当即点了李贺作为河南府被推荐进京参加“应进士举。”
五、
李贺获得进京考试的资格后,告别母亲妻子,在这年的秋天来到京城。当时盛行“温卷”之风,就是靠达官贵人递上投名状,以引起主考官的重视。
李贺虽然蔑视这种行为,不过京城也有一帮和他关系很好的师友。如韩愈、皇甫湜、王参元、李汉等。于是李贺就带着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去拜见老师韩愈。这首诗也是李贺的名篇之一。全诗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看后连连叫好,但李贺名声在外,却因为树大招风,名高妒起而引起同考竞争对手的嫉妒、诽谤。
因为唐代科举考试中有避“家讳”的惯例。假如考生进入考场后看到考卷中的题目有某个字犯着家讳,如祖、父的名字等等,只能放弃考试,退出考场。
李贺其父叫李晋肃,与进士的“进”同音,于是便遭到这些人的排挤、打击,虽然有韩愈等人力争也无济于事。李贺就这样怀着满腔怒火退出考试回到家中。
李贺虽然在仕途上遭到了挫折,但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他依旧渴望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写了很多满怀壮志的诗篇。
这期间他的师友韩愈、皇甫湜都在京城任要职,二人非常关心李贺,就趁巡视的机会,来到李贺破旧的家中看望他,李贺非常高兴,忘年之交,情同手足,给了李贺很大的鞭策和精神鼓励。
由于韩愈等人的推荐,加上李贺又是皇族的后裔。元和六年,22岁的李贺终于谋到一个职位,在太常寺做奉礼郎,就是负责皇家祭祀礼仪的官职。
李贺对这个职位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感到叹息,他常常感叹命运的不济,心中充满悲凉和苦恼,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展翅飞翔,他在《崇义里滞雨》一诗中写道: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李贺苦读苦吟,忧国忧民,思念亲人,身体每况愈下,在元和八年因病辞职回到家乡。本来李贺的身体就不好,谁知他的妻子却突然病逝了,这突然的打击令其悲痛万分,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坏。李贺就想弃文投军,他给韩愈的学生张彻写了一封信。
张彻当时在节度使门下当幕僚,李贺想在军中谋求一个职位,就暂住在他的家里,可是张彻也是寄人篱下,李贺等了段时间,身体愈发衰弱,就拖着病体告别友人,回到家乡。由于一路风尘劳苦,李贺回到昌谷病情就恶化了,他想到人生的坎坷,悲欢离合,报国无门,愁肠百结,写下最后一首诗《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元和十一年,年仅二十七岁的李贺,在哀怨愤懑中死去。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四十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