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自己想做皇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且为了掌握主动权,除了发动玄武门之变,没有其他选择。
如果李世民没有当皇帝的野心,那么他最初的选择应该是让功给李建成。
让李世民威望达到顶峰的四大战役,李世民自己去打一两场就可以,其他的主动让给李建成去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就不用受封天策将军,设天策府自置官署了。李世民没有功高盖主,不自置官署,对李渊和李建成都没有威胁,就不用发动玄武门之变了。
李世民此时的不争,很可能让李建成走到了功高盖主的位置,遭到李渊的疑忌。李建成很有可能还没继位,已经让李渊给废了。
李世民此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位继承人,那么就以不争而得了。
但也有可能,李建成也装的非常的温良恭顺,把功劳都转到了李渊头上,说是因为李渊部署得当,保障充分,自己借了天威,才能取得大胜。李建成本来就是太子,这时对李渊倍加的顺从,并且推掉新的封赏,会让李渊倍加的信任。
李世民此时就只能做自己的秦王,慢慢淡出唐朝廷了。
从历史上的争位过程看,李渊和李建成都不忍杀掉李世民的,原本也没必要,只是他们没想到李世民会发动政变。
当然,历史事实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后,打了四次大战,让自己的功劳达到了李渊封无可封的地步。
李世民成了天策将军,并且自置官署,有了自己的官员、军队,成了一个小朝廷。
这种情况下,就是三大集团之间的对抗了,天策府、太子府、皇帝。李渊和李建成对李世民的打压是必然的。
李渊在时,李世民还有存在的必要,李渊用他来平衡李建成的势力。如果李渊死了,李建成登基,那么李世民作为他的对头和牵制势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必然会把李世民的军权和自置官署的权力收回。之后,李建成很可能找一个借口赐死李世民。
李世民作为一代明主,是不会让这种能事情发生,天策府的诸位将领和谋士也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所以,玄武门之变在此时是必然发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