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出现了很多我们曾经在语文课本中全文背诵过的作者,可以说仁宗朝,是大宋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风鼎盛的年代。
在这么一群文学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位就是号称“神童”的晏殊,因为没有他,就可能没有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大文豪了。
晏殊自幼聪颖,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誉为“神童”。在景德元年,晏殊受到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以神童的身份参加考试。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共有数千人,但是晏殊毫不紧张,自信地答完了试卷,受到宋真宗的喜爱,赐他为同进士出身。
晏殊虽为神童,但是也有幸得遇明主,当时的宰相寇准认为晏殊出身江南,想打压他,但是被宋真宗制止,皇帝说道朝廷进行科举,是为了求有才之士,不能因为地区而歧视有才之人。就这样,晏殊受到真宗保护躲开了最初的官场倾轧,被留在秘阁得以继续读书学习。
晏殊成人后历任光禄寺丞、太常寺丞等,后来做到了翰林学士。晏殊性格谨小慎微,真宗有时向他问一些问题,都是通过纸张进行提问。
而晏殊怕来回传递的路上有人捣鬼,每次写好自己的见解之后,都会连同提问的纸条一起送还给宋真宗。皇帝对他这种做事态度非常欣赏,只可惜不久之后由于生病驾崩了。
当时宋仁宗继位时仅仅十二岁,而刘太后和宰相丁谓开始争权,晏殊坚定站在刘太后这一方,提出了“垂帘听政”的建议,从此开启了宋朝太后秉政的历史。可以说,晏殊的这个提议改变了宋朝整个历史,正是因为宋朝数位太后的治世之才,才有了宋朝繁荣的政治经济面貌。
晏殊后来因为反对刘太后的决定,被贬为知应天府。虽遭到贬黜,但是晏殊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大力发展地方教育,在他的扶持下,当地的应天府书院邀请到了知名文豪范仲淹为讲师,成为了四大书院之一,创立了大办教育的先河。可以说,重教育重知识,晏殊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晏殊的一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教育的推崇,后来他担任宰相,不仅改革了教学内容,还成立了州学、县学等一系列官学,上演了“庆历兴学”,这一教育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幕。
精通诗词文赋,以“神童”出道,婉约派的始祖;创办官学,大力发展教育,“兴自公始”。这些事情拿出来一个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能够流传千古,并且足够骄傲一生了。但是晏殊绝不止步于此,他甚至精通兵法,扭转了北宋和西夏两国之间的战局。
当时李元昊称帝,建立了西夏国,并且发兵北宋,一时宋朝的形式岌岌可危。
晏殊具有超强的大局观,全面分析了宋朝的军事形势,提出了四条强军建议:撤销太监监军、招募弓箭手、资助边关军饷和追回被侵占的物资。这四条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他废除了在唐朝时期盛行的太监监军、外行指挥内行的惯例,让军队的统帅真正能够决定战争中的大小事宜,很快宋朝就对西夏的进攻开始反击,并取得了胜利。
随后,晏殊成为了宰相,几年后又遭到了罢黜,但是宋仁宗一直对晏殊怀有敬意。曾经仁宗以宰相的规格接待晏殊,让他为自己讲经解惑。晏殊逝去之后,仁宗亲自去吊唁,并赐谥号“元献”。
晏殊非常看重有才能的人,范仲淹、王安石都是他的门下弟子;韩琦、欧阳修也都得到过晏殊的引荐和栽培,可以说,当时晏殊提拔的人都为贤能之人,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决定,“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其实就是由晏殊领导的。晏殊这一生,成就了大事业,也是大学问者,是所有文臣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