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中金点睛/反垄断法遭遇新挑战

中金点睛/反垄断法遭遇新挑战

2023年7月12日,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法官杰奎琳.斯科特.科利(Jacqueline Scott Corley)做出裁决,驳回了美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要求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请求。7月15日,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驳回FTC的请求,微软收购动视暴雪在美国的障碍基本消除。7月19日,微软和动视暴雪同意将交易期限延迟至10月18日。

近些年,美国和欧洲都加强了反垄断监管,FTC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是一个体现。加强反垄断监管的背景是数字经济具有网络效应,使得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增大,引起垄断担忧。所谓网络效应,指的是某一件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使用电话的用户愈多,每个用户从电话网络中能够获得的收益也会愈多。数字经济中的电商、社交网络、搜索等都具有网络效应。因此,龙头数字经济公司的规模愈来愈大。

此次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反垄断调查受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有关反垄断,经济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哈佛学派提出“结构─行为─绩效”范式,认为过高的市场集中度会损害市场绩效,规模大即有损竞争。因此为了促进竞争,政府应该主动干预市场,提高市场管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芝加哥学派崛起,认为反垄断之目的是防止经济效率的损失,而市场集中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导致效率损失。芝加哥学派认为大公司相比小公司更加有规模效应,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打通供应链,提高物流效率,因此也有能力降低最终的销售价格,对消费者更加有利。目前美国主流的反垄断理论是基于芝加哥学派,认为反垄断不能只看市场规模,更要看是否对消费者有利,是否能够提升消费者福利,通常认为降低价格是对消费者有利的。对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提供的很多产品是“零价格”,如免费的搜索服务、社交服务,所以比较难论证其对消费者福利的负面影响。

其次,目前美国最高法院中,保守派法官占主导,更偏向芝加哥学派观点。美国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中,目前有6名保守派大法官,3名自由派大法官。相比于自由派大法官,保守派大法官更加支持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即反垄断应以消费者福利作为衡量标准,对大科技公司的反垄断审查持有相对审慎的态度。在近些年,美国最高法院中的保守派倾向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FTC的很多反垄断诉讼或比较难以得到支持。

再次,相比于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受到的反垄断挑战较小。横向合并,或者说行业内合并,会加大行业的集中度,使得企业有更大的议价能力,从而对消费者不利。纵向合并,或者说行业间合并,能引入新的竞争者,加强行业的竞争,对消费者更有利,受到的反垄断挑战较小。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也属于纵向合并,两家企业属于不同行业,因此遇到的反垄断挑战较小。

数字经济冲击传统理论

笔者认为欧美的反垄断监管仍会持续,但数字经济发展出新产品、新要素、新组织,给基于芝加哥学派的反垄断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反垄断理论。

一是新的产品──“零价商品”,使传统基于价格理论的反垄断理论,似乎难以分析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二是新的要素──“数据”,将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因素从价格扩展到私隐领域。不仅高价格会影响消费者福利,私隐保护也会影响消费者福利。

三是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平台经济”,使传统的反垄断理论难以适用。平台经济具有网络效应,将网络拆分,可能会降低消费者的效用,与反垄断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平台经济下,传统的卖方和买方两方机制扩展到了卖方、买方、平台三方机制。卖方福利的可持续性也会影响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基于以上三个挑战,笔者预计,未来反垄断法须将数据和私隐保护纳入消费者福利分析的范畴。有观点认为,私隐是消费者使用数字服务过程中,付出的一种不可观察的价格。缺乏私隐保护,消费者将付出更高的价格,损害消费者剩余。

此外,在平台经济模式下,生产者福利损失的后果是生产者会逐渐退出平台,使得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获得的商品种类减少,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福利。因此,关注生产者的福利是平台经济模式下反垄断的一个可能方向。例如,美国正在制定的《美国选择和创新在线法案》,旨在阻止平台的自我优待,挤出中小商家,体现了对生产者福利的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中金点睛/反垄断法遭遇新挑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金点睛/反垄断法遭遇新挑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金点睛/反垄断法遭遇新挑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