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点,“狸猫换太子”只是《三侠五义》里面的故事,正史里面没有这个说法,而且在宋仁宗搞清楚他到底是谁的儿子的时候,包拯还没来到权力中枢。至于包公狄公谁更适合做官,我个人认为是狄仁杰。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包公最高也只做到了枢密副使,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而狄仁杰则是数度为相,连对官员一向苛刻的武则天都称他为国老。谁更适合为官,一目了然。
有很多人都知道魏忠贤的生祠,但是却不知道,很多人也为狄仁杰建立过生祠。与魏忠贤的生祠不同(他的是一堆为了拍他马屁的家伙给他建的),狄仁杰的生祠是因为他做地方官的时候,由于官声太好,为百姓做好事太多,老百姓们奏请皇帝批准给他修建的。
也许很多人都说包公清廉啊,不好意思,狄公也很清廉,并不比包公差。更为难得的是,狄仁杰为帝国培养了无数人才,素有“天下桃李,悉在狄公门下”的美谈。相比之下,包公的学生,似乎也就只有小说里才有的展护卫了。
狄仁杰比包拯最强的一点,就在于他不仅个人操守没有问题,还在大节小事上都能做到上下叹服——他既能刚正不阿,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又在酷吏逼迫下能够懂得明哲保身,最后获得胜利。这,才是政治中的大智慧。
顺便提一句,中国的清官,似乎一代不如一代——唐代的狄仁杰官至宰相,桃李满门;宋代的包拯就只能做到枢密副使,至于明朝的海瑞,就更是只能在南京做个闲职了。到底是清官越来越没有市场了,还是体制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