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令月,还是永远的谜?太平公主的真名究竟是什么?

李令月,还是永远的谜?太平公主的真名究竟是什么?

太平公主“有名字”了?太平公主真名叫啥,这是个千古谜题。因为现存史料中对此没有任何记载,然而某台湾地区学者居然通过《全唐文》找到了关于太平公主姓名的蛛丝马迹,经过一番考证,他宣布,太平公主的真名叫作“李令月”。如果属实,这名字确实挺好听,但可惜的是,这位专家的文言文基本功实在不扎实,尤其是在得知其考证过程后,更加令人啼笑皆非。唐高宗时期,太子侍读崔融曾经写过一篇《代皇太子上食表》。所谓“代皇太子”,就是以皇太子的名义所写,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为领导写稿子。这篇文章相当之短,全文如下:臣某言: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诗人之作,下嫁于诸侯;易象之兴,中行于归妹。又臣铜楼再惕,常荷荫于中慈;金屋相惊,忽承恩于内辅。周官典瑞,旁稽聘女之仪;晋朝加玺,兼采纳妃之制。圣怀感尉,皇泽沾儒,愿垂扶木之光,俯遂甘芹之请。谨上礼食若干举如列。尊师四学,虽有谢于温文;问竖三朝,窃无违于视膳。谨遣某奉表以闻。

文章内容很简单,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出嫁,作为哥哥的他也要向父母——即李显和武则天两人表示祝贺,因此献上礼食。最后一句“谨遣某奉表以闻”,崔融说明了自己受皇太子的委托写下这篇文章。正是从这篇文章中,该学者“发现”了太平公主的所谓真名。且看全文第一句:“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这句话里头有几个重点词语需要理解:“臣”指皇太子李显,因为这是崔融以皇太子的口吻所作;“降嫔”是指皇帝嫁女儿因此,整句话的核心思想很简单:我李显有幸见证皇帝给太平公主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女婿。这里我特意没有断句,至于为什么,稍后大家自会知道。台湾学者认为,这句话应当这么断:“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这样一来,这句话可以直译为:我有幸见证了我妹妹太平公主李令月,在良辰吉日出嫁公卿之门。然而问题在于,这种断句和古代作文习惯十分不符。古代文章中一般喜欢用四字词语或词组,一方面因表达简练,另外方便对仗——中国文化对于平衡、对称十分讲究,但凡好的文章中必定多对仗工整的词句。这点从本文其他部分也能窥得一二,比如“金屋相惊”、“周官典瑞”等等。

若按此断法,则首句的结构便大失美感,崔融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自然不可能写出这种“没水平”的句子。这句话真正的断句方法应该是:“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令月嘉辰,本就是一个固定搭配。“令”指美好,“月”指月份。汉代经学家郑玄注《仪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一句时专门强“令、吉,皆善也”。而“吉日”和“嘉辰”是一个意思,因此“令月嘉辰”合起来是吉月吉日的意思,表示正是出嫁的好时候。

如此断句,不仅表意明确,两个四字词语前后相接,更有一种美感在其中。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其实是“太平公主妾李”这种表达,一方面太平公主自称“妾”着实有种“有辱身份”之感;再者称呼后面只跟姓氏的表发方式很奇怪。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唐代的语言习惯所致。唐代对于称呼有专门的规定,所谓“六宫已下,率土之内,妇人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称妾,百官曰殿下,自称曰臣”,这里李显在皇帝皇后面前称呼其他女性,自然要用“妾”,相当于“她”。而“称号+姓氏”的表达方式其实并不少见,古装剧中常用的“民妇王氏”就是这种表达方式,只不过文中省略了“氏”,但表意绝对没问题。所以,所谓“太平公主名叫李令月”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至于太平公主究竟叫啥,估计会成为永远的谜团。不过话说回来,不知道太平公主的名字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她的研究。公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真名,令月嘉,词语,称呼,吉日,皇帝,李显,太子,篇文章,李令月,观点评论,崔融,太平公主,李显,嘉辰,李令月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真名,令月嘉,词语,称呼,吉日,皇帝,李显,太子,篇文章,李令月,观点评论,崔融,太平公主,李显,嘉辰,李令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真名,令月嘉,词语,称呼,吉日,皇帝,李显,太子,篇文章,李令月,观点评论,崔融,太平公主,李显,嘉辰,李令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