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公元863年的某个朝霞绚烂的夏日,大唐帝国大小政府官员们齐刷刷立于金殿之上,一个个带着看热闹的表情,听一个慷慨激昂的声音念着扬州叛军惊天地泣鬼神的骂街神作:这个下贱淫荡、心黑手毒的女人,靠睡了老子睡儿子上位,看不惯她的正人君子都被她杀光扫尽。我堂堂大唐帝国的男爷们儿,岂能让一个如此歹毒的女人当了老板?这是我大唐男人之耻。被骂街的唐帝国女老板武则天女士,那真是盛名不虚,她凝神听完全文,眸光如炬,一句话就给这幕浓墨重彩的戏剧来了个神转折:这样一个才情风流的人才,居然被叛军土包子弄去了,丞相失职!
这是骆宾王与女皇的最后一次隔空交锋,而他们的第一次交锋,是在武则天的丈夫高宗当政之时。当时,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才子骆宾王,就因不满武则天以女身干政而被诬下狱。那是一个西风萧瑟的秋天,在阴沉沉死寂的牢狱之中,骆宾王提笔写下了他流传千古的名作
《在狱咏蝉》:
这首五言律诗堪称咏物诗之中的上乘之作。全诗以蝉起兴,用蝉喻已,蝉与人浑然一体,由感物而抒情明志,情与志在物中自在流淌穿梭,物我相应,自然天成,好一曲高洁君子身陷牢狱的不屈悲歌,字字如诉,句句情深,闻之令人动容。
起首两句,先是点明时间、地点、事件,西陆指秋季,南冠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钟仪被囚的典故。这两句看似平静地叙述,秋至人间,万物凋敝,一片空寂之中,蝉的鸣叫声声入耳,听来甚是孤凄。听着这蝉声的人,正是被囚于牢狱中的诗人,闻此声而感己,思绪纷繁,落莫满怀。诗的开篇就不着痕迹地用这样一个场景,将要咏之蝉与所喻之人交融于一体,在一片苦寒秋色里,蝉与人孤独相伴,于囚室内外悲切共鸣。
接下来两句,既写蝉,又写人,物与人彼此相应。蝉有着生动玄黑的翼,一如人正值青春美好的年华。而扇着美丽黑翼的蝉与文采风流的年轻诗人,却是一个伏于秋窗凄然鸣唱,一个立于囚窗内兀自悲歌。这一唱一和,恰如乐府白头吟,忠士烈女,一腔深情终被负,声声吟来都是愁。窗外的秋蝉,窗内的囚徒,就在这样一个寒秋里陡然相遇,各自吟唱着自已的命运。蝉的形象与人的际遇就在这里交汇相融,构成一曲悲怆的白头吟。
再下来是对蝉与人的命运进一步地描述。秋已深,露渐重,风更紧,蝉欲振翅而飞,离了这凄凉阴冷的囚地,奈何却是举步维艰,欲高声鸣叫,亦是声声散逝于风里,无人能听到。蝉如此,人亦然,被诬的诗人身陷这沉沉牢狱,欲离而不得,欲喊而无声。露重风紧,蝉与人都困于各自的命运里,这种揪心的沉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伤怀。
结尾两句,对于眼前无奈的人生命运,蝉与人皆是徒留心间长叹,高洁之质世上谁能知晓,心中抱负又能向谁去倾诉剖白。全诗就在这样深沉的叹息声里划下终止符,茫茫天地间,唯有这一方囚地,一人一蝉,孤独相对,鸣声远远逝于风里。全诗巧妙地将蝉的意象与人的命运交织于一幅阴沉苍凉的囚室画卷里,笔力遒劲,意境幽远。
骆宾王这样一个孤傲不群的才华横溢的诗人,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最终只能是孤身走进了历史深处,唯留这荒凉秋色里,一曲蝉声戚戚,千载之下,从未断绝。掩卷之际,那声声凄鸣犹在耳畔轻响,似诉平生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