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盛会,必将永载史册、光耀千秋。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第一速度”推动、“第一目标”贯彻、“第一任务”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进行整体论述、作出整体部署,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彰显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重大历史机遇。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更是服务发展的源泉,必须深切体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深切体悟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两个大局”中彰显担当,在“四个面向”上大有作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高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义不容辞,全力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义不容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义不容辞。
吉林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亲手创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东北全面振兴作为职责使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后,学校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黄大年精神,持之以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确立了打造“三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坚持“在发展中作贡献,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高端人才的带动作用和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矢志培育时代新人,持续推动成果转化,积极履行服务发展的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是聚焦创新驱动,争当服务发展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吉林大学坚持攻坚克难,积极点燃服务发展“新引擎”。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水平科技赋能,努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成果突破;扎实推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吉林分中心建设,牵头建立东北首家应用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面向吉林省关键技术需求,确定了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等领域的13个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冰雪旅游场地装备和智能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发布《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报告》,助力东北冰雪经济发展。
二是聚焦人才引育,高扬服务发展主旋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吉林大学坚持引育并举,积极培养服务发展“新力量”。学校树立“引才不如请才”的工作理念,深入实施“一主五辅”人才引育体系,建立具有吉大特色的“匡亚明/唐敖庆”人才岗位体系,实施“培英工程计划”“励新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青年学者讲习班”“金种子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鼎新学者支持计划”等人才引育工程;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建全国首个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建成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特区,精准延揽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聚焦“东北振兴战略”的大视野、大蓝图、大作用,积极探索区域内人才联合培养新型模式;传承弘扬老一辈吉大人“一路向北、扎根东北”的北上精神,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东北、留在东北、服务东北,让青春之花在东北沃土绽放。
三是聚焦文化传承,筑牢服务发展主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吉林大学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展现服务发展新担当。学校成立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东北抗联研究中心,聚焦东北全面振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学校注重深挖内涵底蕴,启动实施“文科振兴计划”,出台“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在科研方向、人才队伍、创新平台、制度保障等方向全力攻坚,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振兴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吉大力量。
四是聚焦合作共建,投身服务发展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吉林大学坚持创新合作,积极构建服务发展新模式。学校举办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创新大会,建设乡村振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东北亚文创产业研究院,为打造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持;与吉林省以及省内各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医、药、参、学、创”五大领域广泛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学校附属医院分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校地合作模式“升级版”;与一汽集团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型“红旗学院”,组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共建数字低碳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华为集团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中航工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融合、深度融汇,既加速内部驱动,也实现外部牵动,有效地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