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七品小官力阻崇祯南迁却又转身投降李自成最后落得这个下场

七品小官力阻崇祯南迁却又转身投降李自成最后落得这个下场

01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大厦将倾矣。

年轻的崇祯皇帝看到自己接手的这与个烂摊子,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历史上对于崇祯的说法很多,但是严格来说,崇祯还是一个有理想的君主,他试图用自己的自律来励精图治重新恢复大明王朝的昔日辉煌,然而现实太残酷:内有义军,外有铁骑,百官更是昏聩无用。

直到十七年后,帝国的大厦在炮火声中轰然倒塌,崇祯皇帝在在煤山上高呼“诸臣误我”,其撕心裂肺之凄厉在几百年后听来仍是惊心动魄,一个曾经四方来贺的王朝就这样结束了,真是可怜。

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崇祯勤奋了十七年,仍然没能躲过帝国覆灭的命运,绝对不是一个可怜就能说清楚的。

与他的勤奋想比,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他的优柔寡断。

如果,当初没有那么正义凛然的【国君死社稷】,而是采取了“南迁”是不是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呢?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更不可能重来,所以,我们只能惋惜的看到大明帝国的覆灭。

02

1644年,农历甲申,崇祯17年。

这一年,天崩地坼,山河巨变。

外有满清的虎狼之师,内有李自成这样的“流寇”势如破竹,大明王朝已经【溃烂莫可救】,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在苟延残喘着。

这年的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公然的给崇祯敲响了丧钟。

摆在崇祯面前的只有两路:一是死守,不成功则成仁;

二就是迁都南京,战略性撤退,凭借长江天险重振旗鼓以图再战。

从皇帝崇祯到文武百官,其实内心里都像镜子一样明白,第一个方案简直就是扯淡。

从去年孙传庭潼关兵败身亡之后,大明王朝最后一支最听话最能打的主力部队也已经不存在了。

驻守在各地的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等人虽然都手握重兵,但是崇祯根本就指挥不了他们了——他们都在隔岸观火,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崇祯这时候穷的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了,他们才不会傻到去给一个只会许空头支票的老板卖命呢。

后来的事实发展也证明了他们就是有奶便是娘的军阀本性: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镇守山东的刘泽清公然抗旨,拒不奉诏出兵勤王,反倒舔着脸说【天下变,山东不为他人有耳。】

清军的铁蹄刚刚踏上中原的土地,刘泽清立马就投降了。

两个方案对比起来,显然“南迁”这一计划更具有可行性:明朝施行的“两京制”,在朱棣将首都迁往北京之后,南京就成了留都,保留了一整套的国家机构,平时就是安置闲散官员的养老院,但要是像现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南京无疑可以马上发挥出“备份”中央的作用。

而且,南京所管辖的区域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是大明帝国最富庶繁荣的地区,此外,在长江流域在江南地区,有着大量的明军部队,光是盘踞在武昌的左良玉手中就有20万人。

说白了,如果迁都到南京,钱,粮,人这些问题都不再是棘手的问题,就算不能东山再起,最起码也可以暂时划江而治,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不至于亡国。

03

“南迁”的方案这么好,崇祯为什么非要死守着已经支离破碎的北京城,傻了吗?

当然不是,崇祯也不是没想过要还都南京,早在两三年前,崇祯已经动过这样的念头。

只是这样做,隐藏着一个极大的道德风险问题:堂堂大明天子竟然置黎民百姓与不顾弃京师而逃,成何体统?

这件事儿让作为国君的崇祯如何能说的出口?

按照崇祯构想的,剧本应该是这样设计的:

大臣:皇上,形势很严峻,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赶紧颠儿吧。

皇上这是时候应该是一脸凛然:混蛋,我是天子,咋可能做出这样有辱祖先的事儿,成祖皇帝曾经天子守国门,那么如今就让朕死社稷吧。

众大臣再次以首叩地:皇上,这不是逃跑,这叫撤退,我们现在的撤退只是为了日后的占领啊!

皇上此时应该是犹豫的:你们说的是真的?这真不是逃跑吗?

众大臣信誓旦旦:真的,骗你是小狗,咱们只是战略转移。

皇上一拍桌子:那还等个屁啊,赶紧收拾东西,往南京去。

可惜啊,崇祯的剧本设计的很好,奈何他找的这一帮子演员根本就特么不按照的台词来说,反而像陈佩斯那个光头一样老是来抢戏。

火烧眉毛了,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等人再一次将“南迁”的方案在朝堂上提出来。

崇祯很感动:终于特么有人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帝得疏意动,绕殿行,且读且叹,将行其言。】

这个时候的崇祯心里应该是这样想的:赶紧再来几个人劝我吧,我一定稍微推辞一下就下台阶了,来呀,赶紧滴。

然而,让崇祯失望了,想演戏的崇祯真的等到了一个强行给自己加戏的龙套。

他叫光时亨,一个七品小官,安徽桐城人,时任兵科给事中。

虽然只是个芝麻官,然而这个光时亨却分明是个“戏精”,很懂得把握时机抢镜:【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大声曰:奉太子南往,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

光时亨说的是唐朝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西逃入蜀,玄宗之子李亨北上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直接登基继位,称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后来李隆基被迎回长安,可是已经完全丧失了权利被软禁起来,最后郁郁而终。

光时亨的这几句话太厉害了,直接点了崇祯的死穴:你不怕你儿子到了南京抢班夺权?你想上演唐玄宗的那出戏码?

同时也给主张南迁的那伙人狠狠地捅了一刀:你们憋着要南迁,都没安什么好心吧?

崇祯的脸当时就白了——虽然这个戏精很讨厌,强行破灭了自己的南迁梦,可是自己似乎反驳不了他。

打他一顿?

也许他正巴不得自己恼羞成怒揍他呢——明朝末年,文官集团已经彻底的沦落为“精致的利己主义群体”,他们牢牢地掌握着舆论话语权,骂人成了他们的工作主要内容,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骂同事,骂领导,骂皇上,骂的人级别越高越有成就感,最后是能惹得皇上恼羞成怒打自己一顿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直言敢谏而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04

光时亨正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的级别很低,但无疑他是很聪明的,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更善于利用“道德”和“正义”的大棒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动不动一开口就是“民族大义”“仁义道德”,一旦有人要动议“和谈,他们立即就跳出来群情昂扬:说和谈的都是卖国贼,我们宁愿大明不长草,也要收服辽东半岛。

但事实上真的也要找人上前线时候,这些人的脖子都能缩到胸口去。

崇祯皇帝遵守了他的诺言,吊死在万岁山,以身殉国。

被光时亨痛斥为投降派的李邦华也自杀殉国,临死前在阁门留下遗言:

【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之死靡它。】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光时亨这个激昂慷慨的演讲者却一转身投降了李自成,被李自成任命为“兵谏议”,继续干着自己提意见的老本行。

最为精彩的是,他还写信给自己在南方的儿子:

【诸葛兄弟,分仕三国;伍员父子,亦事两朝。我已受恩大顺,汝等可改姓赵,仍当勉力读书,以无负南朝科第也。】

真的想为这位戏精鼓鼓掌,要是那时候有奥斯卡,光时亨不捧回一座小金人真的都对不起他的演技:在这样纷扰的世事中,还能这样冷静的作出分析,自己在李自成手下当着官,嘱咐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以期在南明的朝廷中谋求一官半职。

这是不是现代人说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难怪崇祯在临死前还不无怨恨的说: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是文臣个个可杀】【诸臣误我】。

如果在临死前,崇祯还能记起光时亨这样一号人的话,我想崇祯一定会在心里提着名字咒骂他他的。

后来,光时亨在李自成的手下也不好混(大顺很快就玩完),又南下投奔了南明弘光政权,结果被马士英弹劾论罪,最终被斩首,罪名就是:

【力阻南迁,致仕先帝殒命社稷。】

最光明最正确的路往往是死路:阻止南迁道德正确,投降李自成民心所向,再跑到南京不忘前朝…但加起来就是个死。

老王见过太多各种跳槽涨薪资的,职位越来越高,薪水越来越好,但圈子就那么大,很快没人要你,结局都会很惨淡,最后只能靠给自己加戏活在江湖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南迁,小官,崇祯,方案,投降,李自成,皇帝,大明,王朝,南京,八卦爆料,刘泽清,崇祯,李自成,皇上,南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南迁,小官,崇祯,方案,投降,李自成,皇帝,大明,王朝,南京,八卦爆料,刘泽清,崇祯,李自成,皇上,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南迁,小官,崇祯,方案,投降,李自成,皇帝,大明,王朝,南京,八卦爆料,刘泽清,崇祯,李自成,皇上,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