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人数为何仅有宋朝的三分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人数为何仅有宋朝的三分之一

01

公元210年,东汉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这一年文臣和武将其实都不算真缺的曹操,突然发布了一则《求贤令》,这则《求贤令》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天下震动。

为什么呢?

曹操发布的《求贤令》字数不多,表面内容也就一个,那就是不论道德等其他因素,只唯才是举。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思想已经在汉朝流传了几百年之久,道德礼法的重要性,早就深入人心,你曹操突然提出不论道德,唯才是举的新口号,等于是在颠覆历史。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就不担心有才无德的人会在社会上占据主流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没有不论道德,唯才是举这个前期宣传打底,那么老曹家就是灭了蜀汉,也没有借口改朝换代。

02

如果大家认可了不论道德,唯才是举,那么人才选拔的话语权就掌握在了曹操的手里,有了这个权利,那么老曹家就有了改朝换代的筹码。

曹操铺好了这条路以后,曹丕完成了改朝换代的最后一步,而就在曹丕登基以后,他立刻出台了赢得世家大族支持的筹码——九品中正制(核心是阶级固化)。

汉朝的时候虽然没有科举,但是因为儒家学说的崛起,寒门子弟还是有机会进入体制的,但是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基层大众的上升之路基本上就被堵死了。

但是因为儒家学说等学说的曾经盛行,基层大众中,已经孕育出了很多文化人,他们的影响到的朋友弟子,又让社会上多出了很多的文化人。

那么多的文化人,在没有了上升通道以后,他们还会安心种地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03

上升无路的文化人,在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到“为国效力”之后,就把这些知识用到了文化创作上。

文化创作一般分为两类:

一种文化创作言之有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甚至可以参政议政,这种文化创作一般语言平实,强调的是内容的深度,另一种文化创作,不讲内容的深度,只讲作品本身的辞藻华丽。

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你要是搞第一种文化创作,不光没有机会获得进入体制的机会,甚至还有妄议国政,引发不良后果的可能,因此这种创作在九品中正制实行以后,基本就没落了。

而第二种文化创作,不光能让人抒发心中的郁闷,还能赢得一些人的夸奖,从而满足那一点可怜的虚荣心,因此大为流行。

后来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已经露头,但是统治者其实并不想打破已经固化的阶级,因此在开科取士的时候,并没有引导文人向实际转型,反而鼓励一些人继续搞第二种文化创作。

因为诗词这种第二类文体被纳入晋升考核,所以唐朝的时候诗词非常繁盛。

04

公元768年,大唐的当家人是唐代宗李豫,此时的大唐早已没了盛世的模样,甚至连“安史之乱”的余毒都还没有清理干净。

韩愈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

韩愈算是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上基本世代为官,但是到了他这一辈的时候,因为父亲的早逝,他早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因为家里有一定底蕴,所以韩愈的学习一直没撂下,而且他学得最好的,还不是那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华而不实的诗词之学,而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学说。

不过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实行很早,但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就是有一定才华,也还是缺乏进入体制的门路。

韩愈科举初试考了四次才将将通过,后续的入职考试也考了很多次,才堪堪进入体制。

因为当时进入体制,个人才能远没有背景有效,所以韩愈曾借自己的文章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05

本来以韩愈的身份背景,他能公开的用文章发表一下不满,已经算是不容易,但那个特殊的时代,却给了他更多的机会。

在韩愈入仕之前,唐朝外有强敌侵扰,内有军阀作乱,整个大唐已经算是奄奄一息,整个社会上下急需一场大的变革。

在这种背景之下,韩愈提出了一个“古文运动”,从表面来看,“古文运动”的目的,好像是为了重整文风,让大家不再沉迷于华而不实的诗词歌赋,转而研究言之有物的古体散文,但实际上,韩愈想做的,是让朝廷改变用人制度。

当时除了韩愈本人以身作则,大写特写了一批优秀散文之外,还有不少有志之士,和他一起推动这场运动,当时最出名的一位,就是后来和他并称的柳宗元。

06

韩愈和柳宗元等人,个人能力很强,也算选对了时机,但是因为这种变革影响很大,所以朝廷在观望了一下之后,并没有敢大力支持。

不过这不能怪韩愈和柳宗元的能力不够逆天,也不能怪大唐朝廷的上层不给力,怪只能怪这个运动开展的有点晚。

当时的大唐已经摇摇欲坠,根本就没有来一场改革的实力。

唐朝灭亡以后,新建立的王朝是赵匡胤建立的大宋,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深知武将得权之后的弊端,因此采取了以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宋朝建国时,北景的防线“燕云十六州”在敌人的手里,为了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所以大宋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因此大宋的经济很活跃,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结果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个都出自宋朝。

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降低学习文化的成本,是影响非常大的,再加上宋朝的科举制度广纳人才,所以大宋的文风很盛。

在这种契机之下,大宋一些基层出身的文人,又开始想改革文风,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出身贫寒,且又进入体制的欧阳修。

欧阳修在官场的时候,很是关照了一些人,这些人就包括后来支持他搞古文运动的曾巩、苏东坡父子,以及王安石等人。

由此可见,唐宋八家中,唐朝之所以仅有两人,其实主要是因为时势的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道德,唐朝,曹操,宋朝,创作,文化人,背景,韩愈,人数,故事传记,大唐,赵匡胤,曹操,韩愈,柳宗元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道德,唐朝,曹操,宋朝,创作,文化人,背景,韩愈,人数,故事传记,大唐,赵匡胤,曹操,韩愈,柳宗元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道德,唐朝,曹操,宋朝,创作,文化人,背景,韩愈,人数,故事传记,大唐,赵匡胤,曹操,韩愈,柳宗元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