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就是礼仪之邦,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就连吃饭都有很多讲究,就拿吃饭方式来说,宋朝以前是分食制,明朝以后是合食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的同化使得进食制度发生变化。
在原始社会是没有什么特别多的讲究的,大家一起打猎一起吃饭。
但是从周朝开始,中国各个阶层分工开始明确下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体系,上面上贵族参与政治统治国家,下面是百姓参与生产交税纳赋。而吃饭的规矩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确定下来的。后面周朝灭亡,礼崩乐坏,一些平民开始打破原有的规矩,大家合伙在一起吃饭,但是这种现象仅仅限制于老百姓之间,贵族还是按照原来那个样子,可是到明朝以后,市民阶层不断上涌,改变了皇帝贵族的饮食习惯,要知道就连朱元璋曾经也只是个放牛娃。
从西域传过来的坐具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要知道,在很久以前,中国人是没有桌子椅子这些东西的,我们的古人一般都是屈膝跪在地上交谈的。
在吃饭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每个人屈膝,跟前放一张木版,用来盛放食物,每次进食的时候都是大家各吃各的,这样才方便都手,不然你想想所有跪着的人挤在一起怎么吃的好饭呢?
直到汉朝的时候,张骞凿空西域,从那边引进的不仅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水果,还有各种生活用具,桌子,椅子,凳子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刚开始的时候还被叫做胡床,到后期因为这些东西十分方便,便被用到吃饭上面来了。
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合食制代替分食制。
过去是因为登基森严,在上层贵族之间要讲究礼仪制度,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能有超越规矩的存在。
想想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采用分食制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需求供给食物,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面避免浪费,而合食制度则很难考虑到大家的总要求,因此一般都是准备超量的食物,很多时候都会浪费。在宋朝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合食制开始出现,到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各种手工艺,商业迅速发展,为合食制提供了经济基础,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有能力准备一桌饭菜来招待客人。
分食制与合食制虽然是二种截然不同的吃饭方式,但是它反应的却是我们祖先在长期发展之中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