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被软禁,宰相柳奭被贬,长孙无忌还沉浸在“李治善良老实”的幻想中,褚遂良却给了他当头一击:“太尉,大事不妙,下面的官员被宫里的人收买,图谋架空我等相权!”
长孙无忌眼前一昏,马上确认,确如褚遂良所言,他们的大权竟真的被架空了!
原来,自从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柳奭等人多次联手驳回皇帝的诏书后,武媚娘便给李治支招:既然他们做初一,我们就做十五;你能架空皇权,我就能架空相权。
于是,就有了武媚娘的下跪送礼,有了弘农杨氏的低头求情。
这种“卑微”之举,顿时激起了大批官员“主辱臣死”的忠君之情,也激起了各大世家对关陇世家的同仇敌忾之意。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直学士李义府等人借机牵头,在三省六部形成了“护李立武”联盟,对宰相下达的指令概不执行。
隋唐以来,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掌管着工部、户部、吏部、礼部等的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是发布诏书和行政命令的最高机构,而门下省则是审查诏令和制度的侍从机构。
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内,原本铁板一块的三大中枢,竟然被武媚娘简单两招给毁了。
他恨恨地对褚遂良说:“褚相,此女工于心计,善于伪装。昔日先帝曾忧心‘女谒用事’,如今看来,正应在此人身上。你我如不除掉此女,安能对得起先帝顾命之托!”
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曾有谶言“干臣弄权、女谒用事”。为此,晚年的李世民狠狠地杀了一批大臣,包括凌烟阁上的功臣。
长孙无忌把“女谒用事”放在武媚娘身上,无论是不是公报私仇,似乎都十分恰当。如今的后宫已是她的天下,皇帝李治也对她唯命是从,长此下去,大唐李氏何存?关陇世家何存?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本位主义思想深入久了,就会把问题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作为顾命大臣,把新皇帝扶上马、送一程,然后功成身退,这才是明哲保身之举。可是,长孙无忌一直认为外甥李治性情软弱、老实,一直认为他不能担起皇帝的重任,处处过问、处处掣肘。可从始至终,他都没料到自己已成了皇权最大的敌人!
登基7年从未尝过权力的滋味,对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皇帝来说,都不能容忍。何况,这个皇帝还是一代大帝唐太宗的儿子,一个自幼看惯了权力倾轧却从不出格的青年。
一个人的隐忍有多大,对手的膨胀就有多大。
李治的隐忍换来了长孙无忌的乾纲独断,而他的循规蹈矩也蒙蔽了长孙无忌的视线。所以,迄今为止,长孙无忌仍认为一切错在宫里的那位武昭仪,只要除掉她,大唐的车轮又会回到正轨。
褚遂良曾被李世民比作“魏征再世”,正直未必,但性情刚烈犹胜之。
三年前,褚遂良曾因低价买下属官员的房产而被罢相,检举之人出自弘农杨氏。后来,长孙无忌百般运作,劝李治“不可轻废顾命大臣”,才把褚遂良捞回朝堂。
两人如今休戚相关,褚遂良很赞同他的观点,慨然道:“除此女而利大唐,褚某愿舍身为之!”
“陛下今日下手诏,命我等顾命大臣入宫听诏,褚某怀疑是为‘废王立武’而来。太尉,下官以为这等悖逆人伦之事,实在没有商量的必要,打算驳回手诏,您以为呢?”
褚遂良的嘴巴素来很大,竟把人人都想掩盖的“嫡子纳庶母”的皇家丑事说了出来,无异恨恨扇了皇家乃至世家贵胄一巴掌。
长孙无忌最担心他的这种性情,忙道:“褚相,切不可意气用事,此事需从长计议。”
“如何从长计议?若不把这层纸捅破,那位武昭仪焉能知难而退?”
“褚相,万万不可在陛下面前提及此事!”
长孙无忌很清楚:一旦褚遂良当着李治的面把这句话说出来,就触犯了皇帝的逆鳞——羞耻心!
在羞耻心和尊严之间,人们维护的往往是尊严,是面子!为此,李治必然迁怒于褚遂良,把他赶出朝堂,弃置于山野。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他打心底想维护皇家的面子,但更不愿褚遂良这个得力的助手被逐出朝堂。
因为,一旦褚遂良被赶出朝堂,他在朝内真的是孤掌难鸣、步履维艰了。
褚遂良气咻咻地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还有别的办法除掉那个妖女吗?”
一国之相如此口不择言,可见褚遂良对武媚娘之恨。
长孙无忌思索良久,终于定下一计,既不伤皇帝的尊严,又能化解关陇世家面临的政治危机。褚遂良听后大喜过望,两人又密谋半天,领命而去。可是,让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尚书省的阁内密议,竟然隔墙有耳。
薛婕妤的侄子薛元超奉命来此取公文,恰好把两人的这段密议听了去,很快就传到李治的耳朵里。
原来,长孙无忌的打算是:命御史台弹劾牵头人许敬宗和李义府,拆散“护李立武”联盟。如此一来,他们不仅能重新掌控三省六部,也断了李治和武媚娘的后援。
李治闻言大惊,许敬宗贪财擅权,李义府钻营为生,两人一旦被赶出朝堂,他真的又要成为孤家寡人了!
武媚娘听了却呵呵一笑,道:“陛下,元舅和褚相是图穷匕见,不足为患,臣妾另有良计!”
面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联手,武媚娘又将如何犀利反击呢?且听下回分解。
连载【武照天下】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