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965年至1116年,位于云南边陲的大理国便多次向宋朝请求内附,想当宋朝的藩属国,然而面对大理的执着,宋朝却百般避让,显得过于冷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国的关系如此奇怪?
大理国的发展
如今提到大理,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美丽如画的逶迤风光,那里人杰地灵,山水俱佳,充满着灿烂悠久的民族特色文化,让每个身临其境的人,都能感受到云南大理的魅力所在。
而古代的大理国,虽然风景依旧,却和现在的云南大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继南诏国之后,段氏家族于937年在云南边陲地区建立的一个相对独立且稳定的政权。
但是无论是建国之前还是建国之后,段氏家族所面对的敌对势力就从未停止过,既有外氏争斗,也有家族内斗。
可以说,段氏在大理国的统治就如同坐过山车一样惊险刺激,甚至最后在董氏、高氏、杨氏等人的压力之下,慢慢处于下风,最后形成了段家人称帝,高家人掌权的局面,直至大理灭亡。
但是令人感觉奇怪的是,无论大理谁当权,他们对于宋朝的态度都是以交好为主。
大理对宋朝的重要性
虽然大理的疆土并不是很大,而且只处在一个边角的位置,但是大理对于宋朝来说,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首先是大理国对于宋朝战马的供应,古代一个国家想要屹立不倒,对于军事力量的需要是非常大的,而古代作战,除了将军战士外,战马是战争中最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属于自己饲养和训练马匹的地方。
但是宋朝却有点格格不入,因为在北宋建立之初,因为与辽作战大败,被迫将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大辽,而燕云十六州是一个重要的产马之地,因地理环境优越,所产马匹个个精良。
如今宋朝没了这个天然优势的产马地,必然需要在别的地方弥补这一缺失,而大理国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宋朝时期,为了让马匹跟上作战需求,宋朝不断在大理重金购入马匹,而大理人面对这种情况也是相当精明的,故意提高马匹的市场价格,狠狠的赚了大宋一笔又一笔。
其次,以地理形势来看,虽然大理只在宋朝的角落里,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可以给想要侵入大宋的人提个醒,一旦大宋和大理联合,这场仗可不容易打。
而且辽国最后之所以能够把南宋灭了,与它的作战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它先将大理收入囊中,让南宋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这给了南宋极大的压力,让南宋退无可退,最后辽国长驱直入,打得南宋毫无还手之力。
试想一下,如果大宋早日将大理收入囊中,既无需到大理的地盘上买马受剥削,也无需担心辽国攻占大理,将自己陷入危机,难道是大宋没有实力?
这种说法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历史上经常将宋朝成为弱宋,但是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是远高于边上的小国,那么为什么宋朝不攻打大理,甚至面对大理的百般求附,也熟视无睹呢?
宋朝反常举动背后的原因
宋朝之所以不接受大理的内附请求,并不是因为宋朝不需要大理,而是因为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个便是“宋挥玉斧”的传说。
据说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征的时候,曾经打到大渡河的时候停住了,虽然此时的宋国将领王全斌对于攻取云南势在必得,甚至还向赵匡胤奉上了进攻的地图,但是赵匡胤却不为所动,直接拿起一把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道:“此外非吾有也!”
这句话便直接将大理国所在的地区划出了大宋的国土之内,既然老祖宗已经发话了,历代的子子孙孙也不好违背,既不去灭它,也不想让其成为宋朝的藩属国。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宋挥玉斧”并不在正史的记录之内,因此很多人认为它只是算作一个传说,不能作为宋朝不攻打大理的理由。
第二个是因为大理国的前身南诏国,南诏国虽然是唐朝的藩属国,但是并不安于做一个小小的附属国,因此南诏曾经多次骚扰唐朝南方地区,且出兵攻打唐朝,给唐朝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让唐朝的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说唐朝的最后灭亡,与南诏国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就连一向实力强劲的大唐,也在南诏国身上吃了亏,宋朝的领导人不得不防,虽然它如今换了一个马甲,但是本质上依旧有着南诏国的影子。
所以说,即便大理国多次求附,宋朝也毫不心动,甚至提防之心更甚。
第三个是因为大宋时期,国家将更多的兵力放在了北方,放在了大辽的身上,只要大理国老老实实的,没有威胁性,宋朝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大理国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得到宋朝册封的原因。
上文提到,建立大理国的段氏家族不仅要面对外姓的争夺,还要控制家族的内斗,为了让这种情况得到缓解,掌权的段氏家族便想要得到大宋的支持,而成为它的附属国就是其中最好的方法。
既可以借着大宋的名号造势,让自己的正统性更强,也可以让国内的一些强权人士收敛,一旦他们想要发动内乱,辽国便可以理直气壮的寻求大宋的保护。
但是大理国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因为宋朝本身根本不想趟这趟浑水,而随着宋朝由强变弱之后,更是对进入大理国内斗的各种事宜敬而远之。
综合上述四个原因,即便大理国的依附可以让宋朝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宋朝的各位君主依旧选择拒绝大理内附的请求,这既是宋朝后期国力变弱的表现,也是宋朝统治者思想保守的体现。
参考文献:《宋史》《大理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