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初年,出身商贾世家的马亮,头脑灵光,精于为商之道。
后经乡、县、郡官员逐级举荐,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青州府日照县(今属山东日照市)知县。
当时,大明创建不久,朱元璋推行修生养息,劝课农桑的国策。
知县的工作重点就是执行皇帝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而知县马亮却把发展商业做为工作重点,期间做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商业工程。
事实上,督运等商业活动由朝廷专职人员掌管,地方知县是不应该插手的。
马亮为何要做这种帮别人耕田,荒自己地的怪事呢?
原来,马亮很有经济头脑,办理督运属于他的强项,他为的是显摆自己的经商才华,希冀早日被朝廷发现,从此混进京城的督运部门,成为掌管商务活动的官员。
《明太祖宝训》记载:马亮任期已满,顶头上司觐州知府对他的考核评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
这话的意思是,农业、教育方面没有任何成绩,但是督运方面成绩斐然。
对于上司的这种考评,马亮满心欢喜,认为自己的长处终于被上级发现,从此就可以得到朝廷的提拔重用了。事与愿违,马亮聪明反被聪明误,皇帝朱元璋对他的表现极为不满。
朱元璋对吏部官员说:“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此守令先务,不知务此。”发展农业为衣食之本,兴办教育关乎社会风气,这是一县之长的主要职责,而马亮却不务正业。
“长于督运是弃本而务末,岂其职哉?”长于督运是舍本逐末,怎么能是他分内的职责呢?“民受其患者多矣,宜黜降之,使有所惩!”有这样的官员,百姓不是要遭殃了吗,应当立即罢免,得要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