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代庆节是圣节的进一步深化,是当时控制臣民精神领域的有效手段

宋代庆节是圣节的进一步深化,是当时控制臣民精神领域的有效手段

引言

宋代庆节是圣节的进一步深化,是当时控制臣民精神领域的有效手段——首先,要说明,宋代几乎所有皇帝和部分皇太后、皇后都立有圣节,《宋史》“礼十五”中详细记载了宋朝各位皇帝圣节的设立,有些圣节则随后还有改名的现象:建隆元年,群臣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此即宋太祖圣节)。

一、宋代圣节的设立

太宗以十月七日为乾明节,复改为寿宁节。真宗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仁宗以四月十四日为乾元节,正月八日皇太后为长宁节。英宗以正月三日为寿圣节。神宗以熙宁元年四月十日为同天节。哲宗即位,诏以太皇太后七月十六日为坤成节。宰臣请以十二月八日为兴龙节。哲宗本七日生,以避僖祖忌,故后一日。徽宗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钦宗靖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太宰徐处仁等表请为乾龙节。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宰臣等上言,请以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孝宗以十月二十二日为会庆节。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宁宗以十月十九日为天佑节,寻改为瑞庆节。理宗以五月五日为天基节。度宗以四月九日为乾会节。

瀛国公以九月二十八日为天瑞节。由此也看出,整个宋朝,生日设为圣节已经成为各位皇帝定制。到南宋末期,由于蒙古人的南下,后几位皇帝因为年龄太小似乎没来得及设立就已经退位或亡故。

二、宋代庆节的设立

宋代庆节按《宋史》“诸庆节”相关记载,只有在宋真宗和宋徽宗时期设置较多并形成制度,南宋时期基本上继承了北宋时期的庆节。《宋史》卷112明确记载:“诸庆节,古无是也,真宗以后始有之”。真宗时期共设立了五个庆节,分别为天庆节、天贶节、先天节、降圣节和天祺节。

对“庆节”这一概念魏华仙先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庆节是由统治者(皇帝)发起的,而发起的缘由则是重要程度不同的各个政治事件,各个庆节都有对应的庆祝活动”。所以“庆节”是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节日形式,庆节的建立在宋真宗和宋徽宗朝是两个关键的时期,真宗朝在仿照圣节的基础上创立了庆节,徽宗朝时又设立了六个庆节,并在此基础上更加规范了圣节和庆节的礼仪,进一步推动了宋朝官定节日的发展。

三、宋代圣节及庆节的发展

1、圣节及庆节逐渐制度化

朱瑞熙先生在《宋代的节日》一文中,指出“官定节日应当能够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且国家通常会出台法律保障官定节日的顺利进行。涵盖圣节与庆节在内的官定节日,大多数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生存观念紧密联系”。所以也意味着它已经成为官方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从宋代官方法律文书中规定的节假日制度来考察宋代的圣节与庆节,发现宋代官定节假日在整个节日制度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因此魏华仙先生认为“从各级官府对不同节日的态度进行辅助考察,圣节地方进献固定化就是有力佐证,唐代从代宗开始,圣节地方进献已固定化,宋代地方入贡得到官方明确肯定是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因此一方面圣节在宋代得以发展成熟,也由此使得宋代皇帝借鉴圣节的创制过程和在实践中所产生的作用,又精心创造了庆节。可以说庆节是圣节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礼及庶人”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成为当时朝廷控制臣民精神生活领域的有效手段。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功能,朝廷便将圣节和庆节正式纳入了礼制的范畴,成为治理天下的法制仪轨,也成为宋朝皇帝强化皇帝权威或处理危机事件时礼制天下的有力工具。

2、圣节及庆节制度化的理论依据究

其实,礼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是儒家特别强调且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对人情的考量。关于“缘情制礼”“称情立文”的原则在先秦文献中有诸多记载,如《礼记·问丧》:“此孝子之志,人情之实也,礼仪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又如《坊记》曰:“礼者,固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丧服四制》曰:“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司马迁也在《史记·礼书》中开篇就申述了这一原则:“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表明儒家制礼作乐的根本原则是依据人之常情制定,礼乐制度设定的目的就在于上能与天地神明沟通,下当以确立社会的人伦法度,使人性情达到中正,以节制万事万物。

3、圣节及庆节制度化的成果

后世的统治者们在继承儒家统治思想的同时,也继承了儒家制定的相关礼仪文化,参照先秦古礼而作适当的变通和重新修订,最终制定出适合本朝的礼仪规范。

如北宋前期宋神宗对祭祀礼制等礼典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编修,后期宋徽宗继续对北宋的礼制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期间郑居中等奉敕编撰的《政和五礼新仪》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礼制成果,《序》中谈到礼和节的作用时也说到“礼缘人情而为之节,其用正人伦尊卑,定人道秩序,成教化、移风俗,其和至于广乐,其大至于天地同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圣节与庆节究其本质就是节日,被归入“五礼”中的“嘉礼”范畴。宋代之所以设立这么多节日并将其制度化,与宋代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有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以说礼仪教化是一个社会富裕以后必不可少的诉求。

正因为如此,随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强,节日风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种类也大大增加,仅官方节假日有76天之多,加上旬假等在内,宋代节假时间总计达124天,而唐代的节日仅仅有46天。

四、宋代圣节及庆节的相关礼仪

宋代圣节的礼仪活动是圣节最核心的部分,正是通过圣节的各种仪式化活动来达到礼仪本身的训练结果,即使所有人成为君子或有德者,知尊卑、定人伦秩序、彰显荣华富贵、震慑外邦等等目的。

所以宋代的圣节礼仪显得非常隆重,按朱瑞熙先生统计:“宋代圣节庆祝的主要流程:‘皇帝上殿,大臣簪花、上寿、敬酒,皇帝赐宴、奏乐,各路州军进贡银、绢、马等物,僧道设道场祈福,放生,皇帝赐袈裟、度牒,剃度僧侣,皇帝下令禁止屠宰、丧葬、决大辟罪等行为,官衙休假一日等。’”

具体仪程通常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礼部和太常寺正式奏请朝会时间,其次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如祭祖礼天、百物之神如农神、民间祭祖等),朝臣几乎全员参加,包括宰臣、枢密、三司使、学士、知制诰、待制、节度使、留后、观察使、契丹使臣,按品级上寿如礼,及外国使臣进贺,其四,礼官宣布宴飨正式开始,赐酒三行,百官诣内东门拜表称贺(送生日礼物),其五,歌舞表演,君臣尽兴而罢,其六,给皇帝讲经,希望不忘祖宗圣训。

下面以真宗承天节为例以管窥其仪轨:帝御长春殿,诸王上寿,次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次使相、次管军节度使、两使留后、观察使、次节度使至观察使,次皇亲任观察使以下,各上寿,仍以金酒器、银香合、马、袖表为献。

既毕,咸赴崇德殿叙班,宰相率百官上寿,赐酒三行,皆用教坊乐,赐衣一袭,文武群臣,方镇州军皆有贡礼。前一月,百官、内职、牧伯各就佛寺修斋祝寿,罢日以香赐之,仍各设会,赐上尊酒及诸果,百官兼赐教坊乐。圣节的朝会活动有时会因地方的水旱灾涝进行调整甚至取消,如“神宗以熙宁元年四月十日为同天节,以宅优罢上寿,惟拜表称贺……明年,以大旱,罢同天节上寿,群臣赴东上阖门表贺”。

取消的原因基本雷同,即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统治者及大臣认为这些自然灾害是上天对皇帝治理天下的失误或过度消费社会财富的一种警示。

结语

总的来说,虽然今天看来并无根据,但客观上为部分皇帝行“养民”之政,奉行节俭思想提供了契机。另外刚才我们说到圣节活动中有祭祀百物之神的仪式,祭祀活动种类繁多,主要有郊祀、大合礼等等,均由皇帝亲行祭礼,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天人感应思想,敬天祈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控制,节日,圣节,礼制,真宗,皇帝,元年,领域,臣民,精神,观点评论,宋代,圣节,宋真宗,庆节,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控制,节日,圣节,礼制,真宗,皇帝,元年,领域,臣民,精神,观点评论,宋代,圣节,宋真宗,庆节,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控制,节日,圣节,礼制,真宗,皇帝,元年,领域,臣民,精神,观点评论,宋代,圣节,宋真宗,庆节,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