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被高估最严重的明朝历史人物。他之所以在当今互联网上享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得感谢当年明月的吹捧。《明朝那些事儿》中的王阳明俨然是一神人,军事能力超一流,放眼大明无人匹敌;学术能力超越了朱熹朱圣人,直接与孔孟并驾齐驱。然而事实是残酷的,真实的王阳明既没有卓越的军事能力,学术地位也远不及朱熹。王阳明一生用兵的经历确实丰富,除知名度极高的平定朱宸濠之乱外,王阳明在巡抚江西、福建时还顺带消灭了当地的流民,还南中以安宁。不过他所面对的对手都是些乌合之众,战斗力十分拉胯。以流民为例,之所以王守仁之前的历任巡抚都无法彻底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流民皆起于本地,本地县衙、卫所的武装人员与流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是亲戚,或是熟人。因而,在真正展开行动时,这些人往往会流于应付,甚至主动为流民充当内应。
说到底,流民问题不是纯粹的军事问题,而是治安问题,或者说是社会问题。王守仁正是看明白了这点,于是军事手段和治理手段双管齐下,揪出了官府内部的“无间道”,同时提出优厚且宽容的条件诱使流民主动投降。果然,这一手胡萝卜加大棒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绵延两省的流民之乱被平定了下去。因此,平定流民之乱中恰恰展现的是王阳明的治理水平,而非军事水平,诸如此类的文官在宋朝数不胜数,根本称不上什么大的才能。宁王朱宸濠之乱则更加毫无说服力。朱宸濠本人能够做大,全赖正德皇帝贪玩无能,再加上宁王贿赂朱厚照的宠臣宦官,以至对他不利的消息一概无法传到朱厚照耳中。可以说,朱宸濠的兴起完全是正德一朝吏治腐败,上下不通的结果。但凡是弘治皇帝在位,宁王一点儿机会都没有。因为明朝自成祖之后对藩王严加限制,宁王起兵之前招募的“军队”居然是一群占山为王的土匪——大多数由流民组成。这支队伍中,各个势力的土匪之间本身就因为势力范围、世仇等因素而各怀鬼胎,无法形成整齐划一的军队;再者,朱宸濠和土匪之前的上下级关系既非基于法理上的规制,亦非下级对上级的崇敬与尊重,而是纯粹的物质利益。换句话说,朱宸濠和土匪之间一方出钱,一方出人,和雇佣兵没区别——而且是战斗力不足的雇佣军。王阳明对上这支队伍取得胜利,说服力是在是有限。
所以说,王阳明不是军事白痴,这点能够肯定;但要说他是“明朝军事第一人”,估计他自己都不敢认。再说学术,手机不好听的,十个王阳明的贡献可能也比不上一个朱熹。如果说宋代之后的统治者将朱熹和孔孟并尊是出于统治的需要,那朱熹为儒学系统化、哲学化构建的框架可是实实在在的贡献。朱子将儒家所推崇的教条与“天”结合,构筑了一套逻辑完备自洽,理论贯穿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哲学体系。不夸张地说,朱熹对儒学的贡献虽然不如孔子,但和孟子相比也在伯仲之间。尤其是“天理”和“人欲”两者对立的观点,更是之后历代儒学学者探讨学问无法绕过的问题。
而王阳明不过是在朱熹所圈定的框架内,对认识论和实践论提出了部分的修正,其余皆是继承朱熹。可以说,没有朱熹的理论基础,根本不会有王阳明的所谓心学。至于王阳明的海外影响,当年明月更是夸大到没边儿了。虽然日本确实有人推崇他,但所谓的“阳明学”与王阳明的心学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过是借用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名义来宣传西方的学问,顶多算是“异父异母的兄弟”。当然,东乡平八郎所谓“一生俯首拜阳明”自然也是中文互联网上杜撰出来的,除了在中文互联网之外,东乡平八郎个人的传记和作品中,以及日本近代史料中根本找不出这句话。客观来看,王阳明确实是有明一代的名臣+儒学大师,其发扬的心学对中国古代思想史贡献非凡。但如果有人硬要说王阳明是“超越朱熹,并尊孔孟”的圣人,非将他列为明朝超一流的军事家,那可真是莫大的捧杀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