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和大唐之间关系
南诏和唐朝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和好到冲突再和好再冲突的过程,这期间也伴随着南诏力量的增强或者减弱也伴随着唐朝国力的强或者弱而或战或和。南诏作为当时唐朝边境上一个强有力的地方势力,与唐朝的关系也是很微妙的,两者之间打打合合,前后历经了13代南诏王,其中有10个是被唐朝政府加封的,因此可见双方和平相处还是主流。
南诏和唐朝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平时期,这从当时南邵还未统一云南六诏地区开始到唐天宝时期。这一时期南诏作为云南六诏之一,最早依附于唐朝,而其他五诏都收到吐蕃的控制。因此南邵利用唐朝和吐蕃的矛盾积极向唐朝靠拢,唐朝也帮助南诏征讨其他五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第三代王皮逻阁在唐朝的帮助下一举灭了其余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消除了吐蕃的势力。当时的唐玄宗也加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赐名归义。此时的唐朝和南诏的关系可谓是蜜月期,唐屡次对南诏王室成员加封,南诏也数次派遣使臣入唐。
第二阶段交恶时期,南诏在统一了其余五诏之后,势力开始强大起来,野心也就大起来了,他逐渐向东西爨(今云南曲靖、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地区发展,而唐朝政府不想让南诏势力染指东西爨地区,这样双方矛盾冲突就开始了。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当时的南诏王阁罗凤在路过唐云南郡的时候,遭到当时郡守下属的辱骂,这件事成为双方矛盾爆发的导火索,阁罗凤因此而起兵攻占了唐在云南的32个州县。当时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8万向南诏洱海地区进兵,南诏在联合吐蕃一举击败鲜于仲通的军队,8万人全军覆没,鲜于仲通仅以身免。自此南诏投向吐蕃那边,南诏和唐朝关系开始交恶。
第三阶段和好时期,唐在安史之乱后国力下降,吐蕃也趁机屡次进犯唐朝边境,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吐蕃与南诏合兵20万分三道进攻四川,妄图攻取四川,被当时的唐将李晟打败。吐蕃把此次失败原因归咎为南诏方面的原因,不断加重对南诏的税赋和军事压力,因此南诏王为了摆脱吐蕃的控制又开始与唐朝交好。789年(贞元五年(789年)南诏王派遣使者到唐西川节度使韦皋处,以示友好,双方开始走向和平友好的阶段。
第四阶段战和不定时期,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当时南诏王异牟寻卒,其子寻阁劝即南诏王这。当时唐朝还特意停朝三日,并派遣使者册立南诏王和吊祭,此时诏唐关系还十分友好。但此后由于南诏幼主继位,内部权力争夺,权臣当权,一改之前与唐朝和平的政策,开始进入了战和不定时期。
大理和宋朝之间的关系
大理和宋朝也不像南诏和唐朝关系这么复杂。因为在两宋时期,大理和宋朝一直是并存的局面,宋朝和大理之间一直都是和睦相处,没有战事。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时期大理就派使者要求交好。当时宋朝四川后蜀的时候,太祖就用玉斧在地图划定了“以大渡河为界”的基调,这就确定了宋和大理的边境线。大理也一直遵守这个约定没有越雷池半步。这也是双方一直和平相处的前提。期间大理也一直向宋朝上书请求加封和通商,宋朝也一直没有答应,一直到宋徽宗事情才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加封之后的大理和宋朝关系就更为紧密。
南诏和大理对中原政权不同态度的分析
一、与周边少数民族势力有关。南诏时期由于北边的吐蕃势力强大,吐蕃势力对南诏影响和渗透很大,导致南诏在处理和大唐之间的关系时受到吐蕃的左右。二、和儒家文化圈的影响有关,到宋朝时期大理地区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深刻,因此一种文化向心力在推动凝聚,当时大理几次上书宋朝要求归属宋朝,成为藩属国。可能宋朝觉得大理那块地不是很重要,几次拒绝,一直到北宋快灭亡,宋徽宗时期才同意大理藩属国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