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首次南巡,到达江宁,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时故宫”大为感慨:“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
我从以上的字里行间看出,当时的南京明故宫尽管已经相当荒凉了,但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颓垣残壁”的。遗憾的是,我于2023年7月12日上午,顶着烈日,在南京明故宫遗址上兜兜转转,一直汗流浃背着,却是连“颓垣残壁”亦是没有看到的,只看到了几块石头矣!
我当时就在内心里感叹:朱元璋当年哪会想到,自己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当年是那么的豪华和富丽,留给后人的竟然会是几块石头啊!
我如果说,南京明故宫是朱元璋一手建的,亦是朱元璋一手毁的。对此,人们也许会不以为然,认为明朝若不迁都,南京明故宫是绝对不会破败的。
是的,这是表面上的理。关键的问题是:明朝为什么会弃南京而迁都呢?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在开疆拓土打江山方面,委实没得说。但其在选择接班人保江山方面,却因为顾虑重重,而适得其反,甚至是好心做了坏事。
朱元璋选择长子朱标为接班人,无可非议。但在朱标还未上位就病逝的情况下,按理,皇位接班人应在其他几个儿子中择优产生。这样,朝野都能够理解的。毕竟,家天下自古就是子承父业嘛!
但朱元璋在朱标还未上位就病逝的情况下,选皇位接班人却绕过了其儿子这一代,直接下沉到了其孙子这一代,选定了长孙朱允炆做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如此一来,那些跟随其老子打过天下的儿子们,口里不说,心里却是不服的。这无疑为燕王朱棣后来的造反埋下了伏笔。
另外,朱元璋一心想到的是家天下。为了其家天下能够顺顺利利地代代相传,他在其长子朱标未病逝之前,为了给朱标扫清未来执掌家天下的障碍,不惜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那些文臣武将中的精英分子干掉。在朱标病逝之后,他又为了给朱允炆扫清未来执掌家天下的障碍,又不惜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把朱标当太子时期的班底之精英干掉了。如此一来,导致朱允炆后来几乎没有可独当一面的文臣武将可用。这也是导致后来朱棣造反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标若不病逝,朱棣是不会造反的。毕竟,朱标是其大哥。况且,长子继位,天经地义。这一点,朱棣自然口服心服的。关键的问题是,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之后,对几位叔叔们不放心,一上来就要解除叔叔们的兵权,让几位叔叔们,尤其是让燕王朱棣,感到有生命之灾!
朱元璋在世时,为了防止乱臣贼子威胁自己子孙的皇位,曾经规定藩王有“清君侧”的自主权。这一条,结结实实让朱棣利用了。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出师有名,公然造反,一直攻破南京,直到自己当上了皇帝。
朱棣攻破南京当上了皇帝后,表面上没有改朝换代,依然称为“明朝”。但实际上呢?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意味着朱元璋时期的“明朝”,已经灭亡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朱棣是通过起兵,用武力打下属于自己的天下的,而且足足打了四年。并非像历史上的一些宫廷政变那样,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的。
人们试想:起兵打仗打了四年,最终以武力赶走皇帝,并且自己取而代之,而且后面还迁都了。如此壮举,不是改朝换代,又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明朝迁都之后,南京明故宫才逐渐破败的。
所以,纵观以上事实,站在以上之角度,我才说“南京明故宫是朱元璋一手建的,亦是朱元璋一手毁的”!
事实上,从南京明故宫遭废弃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明朝被改朝换代了。尽管后来有所谓的“南明”还在南京明故宫里短暂延续了一下,但那压根就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了,只能昭示着:朱棣建立的王朝,亦已经彻底灭亡了!
2023.7.21.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