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非常在乎自己的人设,时不时就喜欢篡改历史,吹捧自己的爽文也由此诞生了。
此人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刚刚当上皇帝,就快速清算了官场,紧接着就要干另一件大事情:改写史书,洗白自己篡位的事实,给侄子建文帝身上泼脏水。
为了设定自己“根正苗红”的身份,朱棣不仅篡改了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而且还将自己的亲生母亲(硕妃)抹掉,硬说自己是父皇朱元璋与其正妻马皇后的亲生儿子。
同时,朱棣还顺带臆造了各种自带美颜的情节,比如:效仿“神化论”鼻祖刘邦的做法,吹捧自己出生时天降异象;朱元璋和马皇后二人都是偏心狂,唯独宠爱自己;当时作为燕王,自己就藩的封地还是前元的首都大都……
因此,朱棣手下的臣子们就抓住了这些点,开始吹捧他的雄才大略。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史料,大家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明成祖朱棣自恋式的幻想小说!
那么,朱棣到底篡改了哪些史书和主要内容呢?他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
朱棣在南京当上皇帝之后,首先肯定要在意识形态方面下手,因此就得修改和篡改史书,而他手下的大臣们,对于涂金的工作也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朱棣称帝之后,一直非常注意对自己的宣传工作……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同年十月,他就下诏第二次重修《太祖实录》(建文帝时期曾修过一次)。
当时,朱棣任命李景隆和茹瑺两个降臣为正副监修官,然后以大才子解缙为总裁。
同时,朱棣对修史的官员奖罚分明,但凡是听话的,有意袒护自己篡改史实的,比如:胡广、黄淮等人,都给他们升官。
对于那些修史的时候直书不隐,也不避讳自己忌讳的人,比如:叶惠仲等人,朱棣则会将其全部族诛。
时间很快,用了短短九个月的时间,这些深体朕意的奴才们就献上了篡改完毕的《太祖实录》。
在此之后,准裁官解缙因为朱棣之子的夺嫡之争得罪了朱棣,一直多疑和猜忌的朱棣于是又派自己的心腹姚广孝主管三修《太祖实录》。
此次修史更加仔细,费时五年时间,朱棣还派手下文臣删除了史书中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史料,增加了不少他自以为是的“史实”。
到了永乐十六年,《太祖实录》已经全部修改完成,朱棣批阅良久,嘉奖再三。
当时,朱棣对于几位跪伏在殿下的奴才文人特别满意,高兴地说道:“庶几少副朕心!”(这还差不多,朕心甚悦!)
此次修史,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为朱棣篡位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不仅明明白白地写明了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而且还编造出马皇后梦见朱棣解救自己的荒诞故事。
此外,史臣们还编造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临死前一直咽不下气,反复问左右:“燕王来未?”
事实上,这种写法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大家要知道,朱元璋一直相信“父子家天下”,如果他在临死前念叨这位燕王的话,肯定就是在告诫自己的皇太孙以及手下大臣们,一定要小心提防这位四皇子,绝对不会再临崩之前想把皇位传给他,更不会在临终前说什么“国有长君,吾欲立燕王”之类的话。
如果说朱元璋想立长君,当时他的皇太孙建文帝也已经是成年人了,根本就不是不懂事的奶娃娃。
所以说,“文字”尤其是“历史文字”的力量绝对不能小看,许多史书上写的东西实际上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
我们后人有时候评价一位皇帝,往往都是听信史臣的史书,以为当时的那些文人都很有风骨,所谓“国亡而史不亡”,他们一定会直笔铺陈。
实际上,真正的情况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比如,我们后人一说起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就觉得此人荒淫昏庸、荒唐至极。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他死后没有儿子。
可实际上,正德皇帝的皇位是由他当时在湖北当藩王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的,由于旁支入嗣的自卑,包括朱厚熜当上皇帝之后和大臣们的“大礼仪”之争,就使得他在派自己的臣下修《武宗实录》的时候心怀隐恨,于是就在史书中大曝堂兄正德皇帝的短处,满书满纸都是这位前任皇帝的丑行和淫暴,没有一丁点“为尊者讳”的意思。
正因如此,才使得朱厚照这位并不是特别坏的皇帝,成为了明朝坏皇帝的最高榜样。
由此可见,历史的“涂脂抹粉”和“歌功颂德”同样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