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初年的著名将领贺若弼,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出身将门之后,他的父亲贺若敦是北周的金州总管,非常有才干,后来遭人嫉妒,受到诬陷,被判处了死刑。
贺若敦临死之前,告诫儿子,在官场一定要谨言慎行,他对儿子说:“我曾发誓要灭掉陈朝,可惜今生无法实现了,希望你能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多嘴多舌,而受人诬陷获罪的,你必须引以为戒!”
为了让儿子牢牢记住自己“以言获死罪”的惨痛教训,贺若敦拿起锋利的锥子,令儿子贺若弼张开嘴巴,刺破了他的舌头,以此极端方式,“诫以慎口”。
最初的时候,贺若弼还能牢记老爸的教诲,每逢说话,三缄其口,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很严格,太子多有德行不端,他怕被皇帝知道,就刻意伪装,所以周武帝对太子的过失毫不知情。
上柱国乌丸轨比较耿直,曾对贺若弼说:“太子这德行,不堪大任。”贺若弼也有同感,就撺掇乌丸轨到皇帝面前,告太子的状。
乌丸轨没心眼儿,贺若弼装枪他放炮,他找到皇帝说:“太子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我和贺若弼交流了意见,他和我的想法一致。”
周武帝于是找到贺若弼,贺若弼回答说:“太子的德行一点一点在改变,我没发现他有啥缺点啊。”周武帝听了之后,默然无语。
事后,乌丸轨责怪贺若弼把自己给出卖了,贺若弼振振有词:“君主应该有所隐藏,否则在大臣面前很没面子,无法驾驭他们,做大臣的也应该有所隐藏,否则就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祸。”
后来,太子做了皇帝,把口无遮拦的乌丸轨给“咔嚓”了,贺若弼因为谨言慎行,嘴上有把门的,结果躲过了一场灭门之祸。
隋朝建立之后,以贺若弼为吴州(今属扬州)总管,隋文帝对他非常器重,后来晋升上柱国,封为宋国公,还把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赏赐给他做小妾,拜右领军大将军,时隔不久,转右武候大将军。
灭掉陈国之后,随着地位的改变,哥哥、弟弟也跟着沾光,位列国公。贺若弼开始飘飘然,早把老爸的话忘得精光,他开始奢华无度,家中珍玩宝物无数,妻妾穿金戴银。
贺若弼越来越膨胀,常常以宰相自诩,等到大舅哥杨素当了右仆射,他开始心里不平衡,常常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后被隋文帝罢官,不久入狱。
隋文帝责怪他说:“朕以高颎[jiǒng]、杨素为宰相,你却多次扬言,说他们是酒囊饭袋,你究竟几个意思?”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我的老朋友了,杨素是我的大舅哥,我深知他们的为人,所以才说了这些话。”
朝廷的王公大臣认为贺若弼心中的怨愤过重,所以请求皇帝处死他,隋文帝觉得他功劳大,就“除名为民”,免其一死,数年之后,朝廷恢复了他的爵位,不再重用,但每次宴请、赏赐大臣,依然很照顾贺若弼。
贺若弼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在大隋朝能称得上大将,就我一人而已!杨广当了皇帝,逐渐疏远贺若弼。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贺若弼跟随隋炀帝北巡,在榆林停留期间,隋炀帝命人制造了可容纳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的启民可汗及其部众。
贺若弼认为皇帝过于奢侈,就和高颎、宇文弼等私下议论,被人告发,隋炀帝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贺若弼、高颎、宇文弼等全部诛杀,贺若弼时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