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民族大融合后,对唐代汉族女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民族大融合后,对唐代汉族女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唐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唐代初年秉承旧制,学习隋朝服饰制度。盛唐时期,胡商频繁地往来长安进行交流集会,带来了不少异国风俗文化,由于胡服小袖使行动比较利索,所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除此外,丝绸之路加速了纺织品和中外服装样式的交流,加之受胡风、西域胡人及印度服饰的影响,女性的着装打扮在这自由交流的时期突然大胆起来,主要表现是开元年间前后袒露装的流行。由于安史之乱后国力大损,中晚唐时期排胡情绪高涨,女性服饰又回归大袖汉服,且开始追求肥大、奢华的风格。

一、唐代绘画中的典型女性服装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联

(一)胡服——唐代王室中的女性血脉及性情的延伸

不可忽略唐朝初期几位帝王带有胡人的血统,这为日后唐代文化中豪爽的血脉气韵及开放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基础。西北少数民族一直保持着对妇女的尊崇和男女平等的美好传统,唐代妇女生活开放,性情直爽,婚姻自由。女性的精神气质则表现出热情、明朗、机智、开放等鲜明的特质,也是后来女性服饰能够屡屡创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也为唐代画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优异的生活素材。

胡服在唐代流行是必然的,其优势在于与汉人社会传统不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服饰等级观念,且对于男女等级观念也所冲击。唐代社会呈现开放趋势,虽然开国皇帝有着胡人血统,但实行的是汉族文化。统治者并不固守传统,对外来文化持有包容心态,将其加以改变,使之成为唐代特色,自然催生出新的思想意识。

唐代女性所穿胡服,包括衣服、帽子、袍服、条纹裤和软锦靴等。衣服款式区别主要在衣领处,有对襟、翻领、圆领,袖子则钟爱让行为更便利的窄袖;帽子是锦绣帽;袍服袖子窄小;下装不似以往裙装,而是袍服下穿裤衩,或条纹裤;脚上穿的是靴子;有的腰间还紧系革带,即蹀躞带。在唐代不少公主、太子墓中的壁画有这样打扮的女性及服饰形象。

唐代的统治者具有鲜卑族的血统,加之绘画作品中呈现着胡服人物形象来看,汉人的文化习俗中不可避免地融合着浓重的胡人文化风格,这些文化不仅仅影响了汉族女性的思维,连带妆容、着装配饰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唐太宗在服饰制度颁布没多久就没有严格执行,不同场合的服饰

“备而不用”。

(二)女着男装——封建社会下特殊的女性穿着

在不少初唐和盛唐的墓室壁画中也有女着男装的侍女形象,传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有典型的男装侍女形象,在唐代整个大背景下看,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唐代开放的政策;汉人与胡人杂居;喜看胡舞胡姬的审美爱好。

从而女学男装打扮盛行却又未被禁止,好似挑战男权,被认为是女性地位提高的显现,但是这种观念并不符合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设定。安史之乱以前,唐代女性较其他封建朝代的女性,在社会活动中更为活跃,尤其是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一时期间的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积极参与政治事务。

还有唐代有名的公主、红颜,如平阳公主、文成公主、杨贵妃、虢国夫人等,这些女子美丽又聪慧,他们对唐朝的命运或多或少地有影响。她们也会着男装,如武则天从小就着男装,且有男性的理想抱负。

在唐代壁画中,女着男装形象虽随处可见,但是袍服的衣领、袖口处加锦边装饰,为女性做男装式样打扮增添了不少亮点,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提到以锦饰边的风格源自中亚,唐代袍服虽然借鉴了粟特服饰的锦边,但是相对承袭北周的襕袍而言,女性更偏爱锦边袍服,从壁画中可推测女着男装并不是单单只模仿男性穿着,而是挑选女性所钟爱的一些男性服饰风格来打扮自己。

若是将女着男装的表象视为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恐有不妥。因为不论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骑马男装侍女。是墓室壁画中的男装侍女,或是墓室中出土的男装侍女俑,她们都手捧物品,或低头收手于袖中,且面部神情恭顺,不难看出她们的地位应该都不高,不是为了讨好王公贵族审美,就是普通侍女,或是做杂役的,或是艺妓,身份地位都不高。

二、唐代绘画作品中服装折射出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涉政的开明和宽容

在民族交流之间,唐人大受其益,尤其在政治生活方面,可能受到北方胡人的影响,唐代女子迸发出了惊人的政治才能,从历史资料来看,唐代女性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有章可循。

尤其唐代皇帝的皇后、嫔妃,并且唐代公主对于政治的影响还不小,自然女官的出现也成蔚然,唐代最早的女性参政者应该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早在李渊于关外起兵的时候,作为女儿的平阳公主就散尽家产,招军买马,广纳勇士,为响应李渊的霸业,在关内组建了“娘子军”,等到李渊杀进关中的时候,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已经拿下一些重要的地盘,在唐朝的霸业中建立了一定的军功,也凸显了其一定的军事领导能力。

唐代皇室女性参与了不少政治事件,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时期,皇室妃嫔、公主,乃至皇后都有参与过政治,并且她们是封建王朝中比较活跃的一批女性。唐朝还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女皇,看似偶然,实则女性参政的结果是必然的,从唐代整体的女性社会生活情况来看,北方女主事的文化影响,三大宗教文化共同发展,自由的社会环境,富足的国力情况,以及女性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风尚的变化导致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得社会对女性的认可程度亦提高,再加上历史的偶然因素,促成了唐代女性在政坛中的活跃。而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女主临朝”的时期,还包括之前唐高宗朝武则天为皇后或太后,以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皇后等女性持续参政的时期,大约延续了半个世纪。

(二)女子如男的洒脱和干练

除唐代以外的女性,穿男装,扮男子,完全是被现实所逼,正如在《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中提到“刺激和冒险是男人的事情,如果一个妇女进行这种努力,她至少必须穿着像男人”一样,女性想要追求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就只能大胆冒险。而唐代女性着男装,似乎没有强烈的目的性,她们可能只是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追求男性服饰带来的一些方便之处。

表现唐代女性自由、开放的形态各异,在民族文化大融合发展的唐代,女性个性思想意识突出,最直接的还是不断提高自我对着装打扮的审美品位。女性通过追求新颖服饰的精神,表露自己不甘示弱的气质,以及女子的洒脱和干练,随着唐朝的发展表现的日益明显。

统治阶层对女性“服妖”现象可以说并无制止,随着贵族女性和平民女子对胡服、男袍等的热衷,女着男装现象被默许,而的普遍流行开来,正好满足了唐代女性的精神需要,更是为女性的个性发展助长了男性气质之风。

三、唐代绘画作品中对女性服装的艺术表现

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女性人物的描绘在唐代达到超越前代的高度,不论是人物的造型动态,还是线条、设色都是一绝,尤其在对女性具体描绘时,女性的服装尽显当时审美品味。除此,表现女性服装的艺术语言,也造就了唐代永恒的艺术风格。

(一)造型、线条的表现

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向我们表达了多种社会文化,尤其是她们的服装,“自古衣冠之制,荐有变更,指事绘形,必分年代”,所以说看人物画中的服装,就像在看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仔细研究还能辨别时代之不同。

服装更是研究人物绘画不可缺少的部分,服装的造型不仅可以凸显时事审美情趣,还可以通过线条对衣纹进行简单概括地勾勒,来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转折,也可以通过衣纹的穿插来突出人物的动态。唐代画家高超的技艺,直接在造型之时用不同的线条来描绘服装,以区别与其他画家的风格。

唐朝画家在绘画上各有建树,绘画中女性服装的造型和线条也各有千秋。在《步辇图》中对女性的描绘不算太多,但是可以看出画家对于女性服饰的造型表现,唐太宗周围的九位宫女,服装造型较为紧窄,但是具有写实风格,侍女们的服装也是当时所流行的北方小袖样式,袖口紧绑,且裙摆下露出来的裤子也是当时流行的裤脚收紧的高腰长垮裤,可谓"万象不失",画家早表现女性服装造型方面是很准确的。

当然不只是因为女性服饰反映社会实况,还因为他的用线,在画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力图用自己独特的勾线技法来丰满女性服装的美感。画中运用刚劲纤细而又稳重的铁线描来勾勒女性服装,所勾的衣纹均匀、纤细却不失挺拔之感,与顾恺之“春蚕吐丝”的用线技法大不相同。阎立本笔下女性服装纤细的造型,刚劲沉着的线条,把宫女的娇小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突出了唐太宗魁梧威严的形象。

(二)设色的表现

唐代绘画的色彩不是一开始就很丰富的,初唐风格是延续魏晋南北朝的特色,阎立本的绘画作品中就是比较单一的色彩,直到盛唐张萱、周昉时才能明显看出绘画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完美运用,尤其是在对女性服装的描绘上,使用了多种色彩相调和,表现出了唐代女性服装富丽和精美的特色。

同时,画家对于人物服饰的设色分布是很有讲究的,绘画不单单是表面现象的呈现,往往内涵一定象征意义,服装的纹饰图案如此,服装的设色也是如此。唐代绘画对于女性服装的描绘除了线条、纹饰图案外还有色彩也值得一提,这三者各有个性从不同的方面凸显了女性服装的特色,虽各有所长但是相一致地表现了服装的质感这一共性。

唐朝蓬勃发展的纺织业也为绘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绢的大量供应为绘画的繁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虽然纸的使用很普遍,但是仕女画需要能够多次承受颜料渲染的材料,所以绢是最好的选择,它本身的通透感加上颜料多次的晕染,反而使画面更加轻巧。

结语:

唐代绘画中的仕女画从讲究道德教育的功能,即“成教化、助人伦”,到后期讲究欣赏功能的转变,与墓室壁画一同承载了女性着装的变化,都表现了女性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呈现出了女性不同于以前的生活状态与审美观念。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女着胡服对唐代女性的影响,由于唐代长安富饶、开放的巨大吸引力,使得胡人不断涌入,聚集在此,与汉人一同生活,汉人自然会对胡人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兴趣,与胡相关的事物,不论衣食住行,都汉人被有选择性地接收。

男人好看美姬、喝美酒、赏胡舞。女人则是随天性爱美,喜胡服、好胡妆,并大胆创新,使得唐代女性服饰丰富多样。这种对美的吸收借鉴女性是冲在前头的,当然男性也会追逐胡服款式,但女性在促进胡人文化与唐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占更重要的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顺其自然的会大放异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男装,社会,时期,地位,影响,唐代,产生了,融合,服饰,女性,观点评论,男装,服装,胡人,唐代,女性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男装,社会,时期,地位,影响,唐代,产生了,融合,服饰,女性,观点评论,男装,服装,胡人,唐代,女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男装,社会,时期,地位,影响,唐代,产生了,融合,服饰,女性,观点评论,男装,服装,胡人,唐代,女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