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很难被某一件事所颠覆,但是却可能因为某一个制度而让整个国家的历史或者结局产生变化,在这里就不得拿唐朝的安史之乱举一下例。
众所周知,唐朝在整个封建王朝史上是名词“繁荣昌盛”的代言王朝,拥有超强军事体系和富足的经济基础的唐朝,很难让人相信它会因为一次动乱而被改写命运。
这个动乱就是大家熟悉的安史之乱。尽管朝廷派遣军队对这次叛乱进行了镇压,但是至此之后,唐朝仿佛被耗尽了精力,披着绚烂的外壳伫立于世。
如果说是安史之乱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还不够准确,追根溯源,须得看看安史之乱背后的这个“跟”是什么。
大家对安史之乱可能有个大概的了解,就是各地发生动乱,藩镇想要与中央对抗。
而能够领导藩镇进行叛乱的人物便是唐朝特有的节度使,这也是唐朝为了方便管理藩镇而下发了一项节度使制度下的产物。那么,这个制度究竟有何作用,又是如何改变唐朝的历史的呢?
第一、节度使制度的起源
节度使源于藩镇制度的出现,当时的唐朝面对府兵制度的崩溃,但是又不得不立马采取应对接二连三战争的的政策手段,于是将藩镇制度提上日程。
藩镇制度下的防戊重镇深受国家的重视,对此,为了便于管理,朝廷在每个藩镇上配有一个节度使,也就是掌握这个地方军政大权的人物,于是,节度使制度应运而生。
第二、节度使制度的兴起
唐朝的对外战争频繁,导致了府兵制度的消亡,藩镇制度的诞生。在此期间,由于节度使就是代表朝廷前往边疆掌管当地军事的代言人,节度使在朝廷眼中受到了格外重视。
加上后来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节度使能够自由支配的权力范围逐渐增大,由最初的掌管变成了能够直接招募军队。唐朝的节度使就在一系列政策的变化中走向了繁荣。
第三、节度使制度的消亡
安史之乱算得上是唐朝整个历史上的一次较大的动荡。
由藩镇叛乱引起的对中央产生较大威胁的这个事件,不仅削弱了唐朝稳定繁荣的光华,而且将唐朝掩盖在底部的腐朽一并掀翻了出来。
安史之乱过后,唐朝的国力再不复从前,加上宦官权力的增大,国家腐败问题的日益严重,节度使制度随着国家的消亡而走向消亡。
第一、积极影响
节度使制度是在适应当时唐朝的发展变化中诞生的,当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促进了募兵制将府兵制的替换,这一点直接减少了朝廷的负担。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募兵制将自主招兵的权力交到了节度使的手中,为什么会减轻朝廷的负担呢?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节度使管理的地方大多在边疆,而边疆地区有一个其他地区都不具备的特点。
这个特点就是边疆地区因为经济发展落后于江南地区,因此流民比较多。这些流民的户口信息大多对不上号,有了这么一个地方自主招兵后,他们就可以通过参军打仗这个途径获得加宫进爵的封赏。
这也算得上是置死地而后生了,而节度使制度直接让这些流民忠于地方,进而忠于国家,极大地减少了中央招募士兵所花费的开支。
第二、不利影响
从后面唐朝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节度使制度给唐朝带来的弊处远远大于这些积极影响的。节度使制度的核心是那些作为节度使的人,这些人被朝廷选派到边疆地区。
在那个拥有权力就能成王的时代,掌握了一定军权的节度使同样难逃心中的欲望魔兽。他们开始思索如何获得更多更大的权力,这也是一切制度开始变质的开始,节度使得心开始偏向自己。
以至于后面募兵制让节度使直接招收士兵,朝廷将地方屯田管理的权力等下放到节度使手中,这些看似非常小,非常合理的事件不断地在促成节度使独揽大权的局面。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离中央很远的藩镇,从后面的安史之乱就可以看出,这些藩镇对当时的朝廷乃至整个唐朝的冲击力都过于强大。
安史之乱过后,整个唐朝开始正式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可以说,是节度使制度的诞生给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我们总说,唐朝的灭亡是由于宦官制度的放肆,但却往往忽略了藩镇制度、军事制度等背后的节度使制度。
总的来说,让唐朝陷入开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当中的节度使制度,可谓是整个唐朝历史的必然发展,无法因为某些外因而消失或者被扼杀在摇篮中。
从土地制度到军事制度,从藩镇获势到藩镇割据,每一步都预示着节度使制度的出现与兴起。而一个国家的兴衰是必然的结果,依附于国家的节度使制度亦然,最终都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
参考文献:《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