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灭亡有必然的联系吗?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灭亡有必然的联系吗?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篡夺了后周的江山,改国号为宋,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北宋。此后,赵匡胤由南至北开始了他统一中原的雄图霸业。北汉投降后,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此时北方还剩下大辽这个最强大的敌人。

一、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建立宋朝政权时,周边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吴越以及北汉等多个自立政权,整个中原依然处于分裂状态,时局非常混乱。公元964年开始,北宋先后消灭了这些政权,基本上统一中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

北宋建立后,一直面临着辽国南驱直下的威胁。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光义继位后,先后发动了两次北伐战争。第一次北伐时,赵光义因为之前的胜利非常膨胀,在没有做好战略部署和军需准备的前提下,匆忙发动了对辽国的攻击。

战争刚开始时,辽军仓促应战,宋军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战事推进,带军将领战术上发生失误,且相互间产生矛盾,三路大军先后被辽军击溃,第二次北伐宣告失败。第二次北伐失败不仅极大的损伤了宋朝的国力,还让宋军对辽国产生了恐惧。此后,宋朝彻底放弃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对辽国的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御。

辽国觊觎繁荣的中原,妄图吞并宋朝的领土,一直骚扰着宋朝的边境,两国间常年发生战争。公元1004年,在萧太后的支持下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率军亲征宋朝,大军深入宋朝的领土。

辽国见宋朝仍有实力,不是轻易能够可以攻下的,便提出议和。虽然寇准一力主战,但宋真宗因为对辽国的畏惧,也主张议和。经过不到半年时间的谈判,宋辽两国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

公元1005年,宋辽两国正式订立了盟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澶渊之盟”。盟约中约定两国成为兄弟国家,辽国皇帝认宋朝皇帝为兄。两国以白沟河为边界,互不侵犯。宋朝每年向辽国资助大量银两和绢布,同时两国开放边境,互通贸易。

三、盟约的利弊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宋朝来说是有利有弊的。此举终结了宋辽间的战争,之后两国的边境长时间都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中,北宋不用再支出巨额的战争开销,也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压力。

北宋是赵匡胤发动兵变篡夺后周江山而建立的,所以他害怕自己重蹈覆辙,在登基后很快就卸下了跟随他的那些大将的兵权。此后北宋的历任皇帝同样不敢放任大臣掌握兵权,穷尽一切手段对武将进行打压。所以北宋非常缺乏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也缺乏一支有力的军队武装。

宋神宗在位时,重用王安石。在他的支持下王安石两次推动变法,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求改变朝廷现状,增强宋朝的国力。虽然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却触及了保守派的利益。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不久后就被保守派彻底废除,北宋从此衰败。

结语

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维护了边境的和平,给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北宋的统治者没有居安思危,而是安于享乐,任由国家衰败,最后招致灭国。

《澶渊之盟》的签订,虽然暴露了北宋羸弱的军事实力,但也让北宋得以发展到空前繁荣。北宋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统治者腐朽无能,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无法抵御外敌,与《澶渊之盟》的签订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北伐战争,燕云十,辽国,澶渊之盟,政权,皇帝,宋朝,中原,公元,辽军,观点评论,辽国,燕云,澶渊之盟,赵光义,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北伐战争,燕云十,辽国,澶渊之盟,政权,皇帝,宋朝,中原,公元,辽军,观点评论,辽国,燕云,澶渊之盟,赵光义,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北伐战争,燕云十,辽国,澶渊之盟,政权,皇帝,宋朝,中原,公元,辽军,观点评论,辽国,燕云,澶渊之盟,赵光义,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