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隋朝之后,立刻有人建议杨坚,可以开始分封诸王了。
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认为,自秦以后,分封制就消失了,其实不然。
离秦不远的西汉,就有分封的习惯,而后世的明朝,更是把分封贯彻始终。
因此,单从制度上来说,分封好或不好,其实属于空谈,意义不大。
之所以有人会给杨坚提那样的建议,也是因为豪门士族的权力太大,如果不搞分封,单靠皇帝的力量,显然难以与他们抗衡。
杨坚或许很有威信,可一旦他去世,他的接班人还能有这样的威信吗?恐怕很难。
到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各地藩王帮忙,皇权凭什么跟豪门士族打擂台呢?
对于这种建议,我们也很难说,有多么大的错误。
但你要说这建议有多么正确,恐怕也未必。
远的不说,就说西晋为什么会乱,根子就在分封诸王,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但杨坚显然没往八王之乱的角度想,所以旁人一提,他立刻同意了分封。
这样确实能有效抑制豪门士族的野心,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杨坚一搞分封,他的太子杨勇顿时感觉压力山大。
太子和其他皇子相比,其实原始身份都一样,都是皇帝的嫡子。
而太子之所以是太子,只因为他是嫡长子,也就是年龄最大,仅此而已。
可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也不乏干掉前任太子,自己堂而皇之坐上宝座的人。
要说法理,什么“立贤”、“太子失德”之类,随便你找,都适用。
而其他皇子想要推翻太子,最基本的前提不是什么法理,而是权力。
在没有分封的时候,皇子无权而太子有权,皇子自然无法挑战太子。
分封之后,太子有权,皇子也有权,他们能不觊觎太子的宝座吗?
有了一群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一边虎视眈眈,太子的压力能不大吗?
具体到隋朝,你别看杨勇他们兄弟五个都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谁也不是善茬。
就拿最著名的晋王杨广来说,他想夺取太子之位,在当时都是公开的秘密。
灭南陈、坐镇江南,让杨广赚足了名望,如果再给他足够的权力,太子杨勇恐怕睡觉都不敢闭眼睛了。
因此,在杨坚分封诸王之后,太子杨勇难免要努力扩张自己的权力,用来抵御杨广的威胁。
可这样一来,就变成隋文帝杨坚睡不着觉了。
皇帝和太子名为父子,实则政敌,因为只有皇帝不在了,太子才有可能转正,因此皇帝始终会提防太子抢班夺权,这是注定的事。
杨勇扩大权力,看起来是在针对弟弟杨广,但谁敢保证,他不是在同时针对父亲杨坚呢?
事实上,任何一个皇帝,面对努力攫取权势的太子,都会如临大敌。
更重要的是,如果皇帝已经年老,而太子正值壮年,那么请大家想想,朝臣们会怎么选呢?
绝大多数朝臣,必然会提前向太子输诚,以便在改朝换代之后,自己还能继续留在高位上。
可是在老皇帝看来,自己还没死呢,太子就迫不及待地攫取权势,朝臣们不但不制止,反而一窝蜂地去讨好太子。
如果再不收拾他,恐怕过个几年,自己就会莫名其妙地“被去世”了吧?
在这种背景下,隋文帝杨坚开始刻意针对太子杨勇,大规模削减他的直属部队。
这其实只是杨坚的自保手段,但在杨勇看来,这或许就是皇帝准备废掉自己。
在杨广看来,这是自己多年努力有了收获,皇帝开始偏向自己。
在朝臣看来,这就是要变天翻脸的前奏,以前站队杨勇的人,必须想尽办法赶快脱身。
这些情况汇聚到一起,自然会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整个朝堂变成火药桶,一点就炸。
如果杨勇能顶住这一波,或许将来还有翻盘的机会,但他显然没顶住,最终被幽禁。
很多人说起杨勇被废,总说杨广多么可恶,到处说杨勇的坏话,最终小人得志。
可实际上,这都只是表面原因,无论杨广说不说坏话,只要分封诸王成为现实,那么太子之位必然会重新成为众多皇子的争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