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显得很特别。朱元璋打天下时,有如大神下凡,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他几乎不需要什么谋士,即便有个聪明绝顶的刘伯温坐镇。但在实际指挥作战中,朱元璋的大部分决策明显要高于堂下的谋臣武将。刘伯温有时候都自叹不如朱元璋。的确,老朱对形势的判断能力和临场指挥能力,在开国皇帝中很少见,刘邦、李渊、赵匡胤在这方面都不如朱元璋。但历史上明太祖的口碑却不怎么好,主要是因为老朱坐天下后,杀功臣杀的太狠了。
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当年跟他打江山的兄弟们,基本上都归为黄土,也就一个善于守城的耿炳文熬过了朱元璋。朱元璋为何要向功臣们开刀,这一点其实没有质疑,不过是为了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然而这个原因却显得有点多余,因为哪个皇帝在江山社稷和兄弟功臣之间,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江山社稷,朱元璋力保江山有什么错呢?但问题是刘秀、赵匡胤之流也想保江山社稷,但他们为什么没向功臣开刀呢?其实原因也简单,因为朱元璋碰到了一个意外。
事先说明一点,刘秀和赵匡胤不杀功臣,是因为没必要,刘邦杀功臣却是逼不得已,刘邦48岁起兵,53岁登基。刘邦当皇帝那会半截身子都已经入土了,而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都还在壮年,刘邦的儿子们也不争气,每一个镇得住那些藩王的,刘邦不得已只好将他们杀了个遍。但反观刘秀和赵匡胤,刘秀30岁就称帝了,在为22年,赵匡胤33岁称帝,在位16年。三十几岁的皇帝,难道还会担心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培植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所以刘秀和赵匡胤根本没有必要杀功臣。
朱元璋的处境有所不同,他25岁起兵,15年南征北战,鄱阳湖力克陈友谅,北伐灭元建立明朝,朱元璋称帝那会,才40岁啊。而且朱元璋也是个长寿之人,他活到了七十岁,在为三十年。按理说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培养大明帝国的储君,他也不用担心手下的功臣们,因为他们或者跟朱元璋同龄,或者比朱元璋大得多,朱元璋有信心看着他们先走一步。朱元璋称帝年龄不算大,在加上自己也比功臣们年轻,所以老朱本来没有杀功臣的打算,毕竟朱元璋也想做个好人。
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朱元璋苦心栽培的太子朱标,37岁就病逝了,这对朱元璋的打击太大了。更重要是这完全打乱了朱元璋的安排,朱元璋很早就把帝国政务托付给朱标,朱标也有这个能力处理政务,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军营中,朱标已经积累了足够深的威信,朱元璋随时驾崩,朱标都有这个能力稳住大局。可朱标一死,储君就没有成熟的候选人了,皇长孙朱允炆当时才15岁,而朱元璋那会已经64岁了。朱元璋随时可能驾崩,难道指望年幼的朱允炆驾驭那些沙场老将,没办法,运气不好碰上主弱臣强的局面,朱元璋只好勉为其难地举起了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