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

飞鱼服、绣春刀、雷厉风行、反腐精英;索命鬼、活阎王、刑讯逼供、辣手无情!

貌似很不和谐两组描述,却统一出现在了同一批人身上,他们就是大明朝令朝野上下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明朝由朱元璋创立于1368年,1421年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历经16帝276年,于1644年灭亡。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君主专制的高峰,废除丞相制后,皇帝直面百官,无法确认属下的忠心,便将监察权赋予一个特殊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的前身是负责皇帝安保、仪仗的“拱卫司”,后改置为“锦衣卫”,职责范围不断扩大,从一个正七品衙门,发展成与六部平级的皇帝直属系统。

在皇帝背书的背景下,不断被授予各种特权,逐渐凌驾于正常国家机构之上,地位高企,以其狠辣无情的行事风格,令百官谈之色变。

一、锦衣卫:英明神武皇帝的另一面

卫,本意是守护,引申为承担守护任务的人。锦衣卫,就是穿着华丽服装守护皇帝的亲军。皇帝的近卫亲军自然要体现皇家的体面,他们的着装也更加华丽精致。

飞鱼服、绣春刀、英武的卫兵,充分彰显皇家卫兵的庄严霸气。当然锦衣卫的职责不仅仅是充当“皇家门面”。

1、锦衣卫是皇帝随时射出的暗箭

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在发迹之前饱受贪婪地主和腐败官僚的压迫,始终心存愤恨,初登大宝,朱元璋想打造一个清正廉洁的太平盛世,然而事与愿违,改朝换代后的政局不可能像雨后天晴一般,迅速清明澄澈。

一些元朝旧臣名义上投诚,背地里不停说三道四,甚至存有谋逆之心;部分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新朝为官后为非作歹,肆意妄为,贪污腐败,这些都令朱元璋深恶痛绝,为了监察百官,防患于未然,他建立起这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锦衣卫。

明成祖篡位当了皇帝,老臣不服,明着党同伐异必然要落下昏君的骂名,肃清异己只能暗着来,朱棣便把父亲朱元璋废掉的锦衣卫重新启用。此后仁宗、宣宗和熹宗三朝,文官集团权力膨胀,达到叫板皇帝施政决策的地步,皇帝亟需另一股力量加以对抗,因此由皇帝亲信执掌的锦衣卫得以长期沿用。

皇帝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皇帝的权威怎能受到臣子的挑战,嗜权如命的明代皇帝一边装作不在意,一边暗戳戳地安插下眼线,下了毒手。

2、锦衣卫个个都是“活阎王”

行走在霸道的皇权和精明的百官之间,锦衣卫在俊秀的外表下,做的是刀口舔血的活计,行的是勾心算计与无情杀戮。

暗杀是锦衣卫被皇帝赋予的一项特权。朱元璋做皇帝不久,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接连神秘失踪,暴毙而亡,朝野被恐怖笼罩,百官人人自危,这背后锦衣卫功不可没。

朱棣篡位登基后,曾支持朱允炆的旧臣几乎全被清洗,抄家、赐死甚至被暗杀,影响最大的是驸马都尉梅殷,他在上朝路上被暗杀,还被伪装成溺水而亡的样子。

锦衣卫暗杀对象不只是朝中大臣,万历年间在朝鲜战场上,锦衣卫化妆成日本人深入敌营,接连暗杀数名日本大将,将战场主动权掌握在了我方手中。

锦衣卫号称有十八种酷刑,最著名是“廷杖”。官员在朝堂惹怒了天子,会被带到午门执行“廷杖”,太监监视,百官观刑。第一位受廷杖的是朱元璋的刑部主事茹太素,因议论皇帝屠杀官员获罪。

武宗时期,164名官员因劝阻皇帝南巡被施廷杖,有11人惨死。世宗要尊其生父,朝中134名反对者被施廷杖,18人惨死……最讲“体面”的读书人,却以最不体面的方式在大庭广众下受刑被辱,所谓杀人诛心,皇帝无情,锦衣卫做得更是凶残。

十八酷刑无不令人闻之色变,有剥皮、腰斩、车裂、凌迟、插针、断锥、灌铅、抽肠等等。明朝民间流传:“地狱有十八层,哪一层都比不上锦衣卫的诏狱。”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俊俏锦衣卫,代替温和仁慈的皇帝大行杀戮,一个个做了名副其实的“活阎王”。

二、锦衣卫是集中制皇权伸出的触角

锦衣卫与六部等其他国家机构地位并列,直接受命于皇帝,绕开所有国家机构只向皇帝负责,甚至能够凌驾其上,监察对象下至文武百官、上至皇亲国戚,只要是皇帝的旨意,锦衣卫全部照办。皇帝稳坐金銮殿,锦衣卫就像皇帝的触手,深入皇帝自己所不能到达的社会方方面面。

1、锦衣卫是皇帝的“第三只眼”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身为皇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朝堂上一个个俯首称臣、恭恭敬敬,指不定背后里干些什么勾当,贪污腐败固然可恨,犯上谋逆罪不容诛。

丞相在朝,可以帮助皇上约束、监督百官;废掉丞相,皇帝直面百官,皇帝也是人毕竟精力有限,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亟需信任的人帮他看清楚百官的“真面目”,锦衣卫便承担起了这个任务。

最惊险的故事发生在宋濂身上。朱元璋在南京坐稳皇位,招纳天下贤才,请大才子宋濂做太子师傅,却又在骨子里不信任这个文化人。朱元璋派出锦衣卫夜间打探,第二天,叫来宋濂,问他昨夜宴饮准备了什么菜、邀请了哪几位好友。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都对了!自此对宋濂放下戒心。宋濂走出皇宫长长舒了一口气,幸好自己是个实在人,有惊无险,过了人生一大关。故事中,锦衣卫的侦查能力可见一斑。

万历时期,中日在朝鲜半岛对阵,早已潜入日本内部的锦衣卫发挥了重要作用。明将李如松动身去朝鲜前,锦衣卫已经将日本作战动机、据点和粮草补给细数上报;战争胶着中,锦衣卫打探到日军龙山大仓位置,李如松迅速派人偷袭,将之烧毁,最终迫使日军撤退。

锦衣卫在全国拥有庞大而严密的网络,一段时期内甚至潜入周边国家,伪装成贩夫走卒、衙役官仆,收集情报,效率高速度快,为皇帝掌控政局、时政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锦衣卫是皇帝的外挂

武功高强是进入锦衣卫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没有犯罪记录,能在锦衣卫中站稳脚跟、不断升迁必然不是一般人。这些条件使得锦衣卫中个个是精兵强将,收集情报、执行任务快准狠。锦衣卫奉皇帝之命行事,指哪打哪,从无二话。

在明初四大案中,处处留下锦衣卫的身影。胡惟庸案中锦衣卫的身影神出鬼没,曾有锦衣卫太监挡车阻止朱元璋进入胡宅救皇帝一命的传说。

胡惟庸的各项不轨证据、结党人名单大多由锦衣卫侦缉而来。胡惟庸被杀后,锦衣卫受命于朱元璋,查出宰相李善长、大将军蓝玉等三万余人牵连其中,朱元璋下令全部诛杀,其中部分便以各种形式死于锦衣卫之手。

明初设置有两套监察制度,并配以完善的司法审判制度,保证公平公正,弊端是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低,办起大案来,旷日持久,皇帝也觉得麻烦。

而锦衣卫在皇帝授意下凌驾于三法司之上,调查对象不论身份尊卑,不管官位高低,全部等闲视之,从侦查、逮捕、审讯嫌疑人,到论刑、处决犯人,中间所有决策直接禀告皇帝即可,无需向朝廷正常司法部门报备,不受正常国家机器监察。

罗织罪名、刑讯逼供、诬陷诽谤杂陈期间,朱元璋也曾心生忌惮,最终下令解散锦衣卫。然而,锦衣卫忠诚、好用,不久就被明成祖朱棣重新启用。

3、锦衣卫头子都是皇帝左膀右臂

锦衣卫被皇帝的用来清除不信任的人,锦衣卫的人必然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毛骧是锦衣卫的最早指挥官,他早年便追随朱元璋,明朝建立前就负责监督朱元璋的属下,他带领锦衣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皇帝扳倒胡惟庸。

燕王在靖难之役时收冒死追随的纪纲为亲兵,纪纲诡计多端善于迎合,朱棣即位后立即擢升他为锦衣卫指挥使。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掳,锦衣卫校尉袁彬不离不弃,忠心护主,明宗复辟袁彬被重用,兼掌锦衣卫。

宪宗时期的第一位指挥是万通,他是宪宗最宠的万贵妃的弟弟。明世宗的历任锦衣卫指挥都曾是其潜邸旧部,陆炳更是他奶娘的儿子,曾救世宗于大火中。值得一提的是,陆炳是明朝为数不多,不曾作恶的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的首领大多与皇帝有着“过命交情”,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最懂皇帝的心思,他们的一句话有可能决定着官员的生死,朝廷百官自然都要多给几分薄面。有皇帝做靠山,锦衣卫的人被高高抬举着,锦衣卫要做的事自然也一路畅通,即便越过规矩律法,百官也愿意曲意逢迎。

总结

明朝皇权空前强化,丞相制被废,以往被丞相所分担的治国任务全部落在皇帝身上,皇帝还没有摸索出可以稳定皇权,驾驭百官,使国家机器平稳的有效运行机制,只能通过暴力反贪腐、严苛的监察等手段维护皇权。

锦衣卫是皇权的延伸,代表皇帝的意志,虽然曾权力膨胀超出皇帝意料,但始终没有逃出皇权的控制和制约。锦衣卫看似在明朝地位高于国家机构,但这其中体现的是百官和民众对皇权的畏惧与屈服,锦衣卫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

参考文献:

1、明朝的厂卫系统对明朝司法的干预与破坏周坤

2、明代锦衣卫制度制衡性分析贾毅君

3、锦衣卫司法职能略论张金奎

4、并存与对抗——明代厂卫制度与常规司法制度关系的历史考析廖世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皇家,明朝,朱元璋,百官,机构,地位,皇帝,监察权,飞鱼,锦衣卫,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皇帝,宋濂,锦衣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皇家,明朝,朱元璋,百官,机构,地位,皇帝,监察权,飞鱼,锦衣卫,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皇帝,宋濂,锦衣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皇家,明朝,朱元璋,百官,机构,地位,皇帝,监察权,飞鱼,锦衣卫,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皇帝,宋濂,锦衣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