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状况引人关注。一方面,它们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它们也面临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以及经营困难等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6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达89.1 ,比上月上升0.2点,结束连续3个月下降态势,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不过,这一数值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仍处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拉长时间线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今年以来,这一数值总体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2019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季度均值为92.9,波动幅度不超过0.3点。
如何评价疫后中小企业发展复苏情况?当前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推动民企信心恢复、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成立于2006年12月,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起、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服务全国中小企业的综合性行业协会。前述提到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由该协会于2010年开始发布,通过对国民经济八大行业的3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利用中小企业对本行业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数据编制而成,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供图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疫情后中小企业发展的复苏情况?
马彬:中小企业是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群体,加上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从数据上来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目前低于2019年,这表明中小企业总体情况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开局良好,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中小企业也实现企稳回升。进入二季度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6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1,比上月上升0.2点,充分显示了中小企业的韧性与活力。
其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稳定持续的政策供给,为中小企业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二,专精特新发展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坚持创新引领,聚焦主业,专注实业,苦练内功,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其三,当前,中小企业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小企业仍然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成本高企、应收账款回款慢等困难,需要多措并举,坚持纾困和发展两方面扶持。
澎湃新闻: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在针对提振民企信心进行探讨、采取举措,从协会调查了解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境况看,您认为当前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来自哪些方面?
马彬:市场需求不足和制度环境因素是影响民营企业信心的主要原因。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民营中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下游,需求不足对这些企业造成的困难更加明显,导致信心不足。在制度环境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目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制约,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法律和优化营商环境。
澎湃新闻:近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密集召开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状况和面临问题等,对量大面广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境遇与需求也需要被看到,下一步中小企业协会是否将会采取一些措施更加畅通中小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
马彬:李强总理提出,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关部门非常需要及时掌握具体情况,才能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成立16年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协会每年参加几十场国家部委的政策研讨会,提交各类报告上百篇,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和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助召开各种形式的政企座谈会,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协会建立了中小企业数字服务平台,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更加高效便捷地收集企业的意见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澎湃新闻:推动民企信心加快恢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下一步的宏观政策,从调查看,企业的期盼是什么?中小企业协会有哪些建议?
马彬:第一,认真贯彻“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的精神,修订调整不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内容,整顿一些违反公平竞争的现象,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提高民间投资比例。
第二,围绕解决“总需求不足”的矛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第三,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专精特新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代表。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0.4%和7.2%,比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分别高了4.8和1.6个百分点。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将为经济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的生存土壤。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对营商环境感受最敏锐,需求也最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