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还在纠结明朝亡于万历、崇祯?阉宦、党争?马克思一言讲的更准确

还在纠结明朝亡于万历、崇祯?阉宦、党争?马克思一言讲的更准确

司马迁修《史记》历时14年,中间还曾经历过宫刑之祸,共130篇,共计有五十二万余字;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用时19年,文字达三百万之多,共分294卷,还有三十卷的《考异》、《目录》。明史编撰用时长达94年,从满清进入北京的第二年,1645年就开始关手修明史,中间虽时有暂停,康熙从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至乾隆时期的公元1739年最后定稿,但总体上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历时长达60年,在官修史书中也是排在第一。

明史在《二十四史》中以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赞,但质疑的声音也一直没断过。满清皇帝对这部史书给予超乎寻常的关心和重视,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因为,通过修史可以佐证满清取代明朝是革除前朝弊病,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是拯救了天下的苍生黎民。但是,马克思或许讲的更准确,“先进的民族若是被落后民族征服,从来都是历史的倒退。这种历史的倒退要想被掩盖,最好的选择就是修史”。

修史这事为何如此之重要?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真正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全是士大夫阶层,普通民众即不关心,也使不上力气,他们受制于传统的宗法家族制度的制约,很难对社会变迁及朝代更替起决心性作用,基本上是听从于家族中的族长及族中出仕官员的态度。通过征召民间读书人,参与编修撰写明史,能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即能终结前朝的历史,也能通过修史将忠于前朝的遗民情节得到抚慰,消除对满清政权之恨意。

而要成功地作到消除民众对满清取代明朝的恨意,就得在修明史下足功夫,即要显示出前朝君臣的尊荣,以安定天下万民之心,又要能顺利地引导民众对前朝的政治有所不满。总体上把握的原则是对明朝前期的皇帝褒多贬少,而对后期的皇帝则是贬低为主。中期的皇帝基本就是一帮无所事事的昏君,有的不上朝,有的练仙丹,更有甚的还自封为将军。也很难说这些不是事实,但其用意却很明显,正面的叙述则少的可怜。明史所奉行的准则,是一个将明朝皇帝由美化到贬化的过程。而且,修完明史后,相当多的史料被销毁,想寻找真实的历史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可是,为什么满清又很热衷于编写《贰臣传》,它想说明什么?真正的秘密或许就在这里。满清能成功入主中原,取代明朝。根本就不是什么文治武功卓越,更不是什么风水龙脉之说,而是大明王朝被一群不知羞耻的汉奸所出卖。如若没有这群汉奸卖力地为满清出谋划策,满清如何能以如此少的人数统治上亿人口。为什么现在相当多的人不相信明史,因为明史中究竟那些是真实?哪些是被满清刻意修改?已经分辩不清。明朝灭亡的内在原因也许有不少,但我们似乎更愿意纠结在是归罪于万历还是崇祯,是阉宦专权还是党争,又或是流民李闯王之乱,或许我们都被一部明史给带歪了。明朝最大的祸首是汉奸,仿佛在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国家若无内奸,则会坚若磐石。

晚清时期的文人管同,曾经这样总结明朝与满清之差异,明朝大臣可专权,独立行使权力,而清朝的所谓大学士、各地总督、巡抚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明朝的言官是言者无罪,什么都敢讲,满清的御史基本上是可有可无;明朝的读书人能结社开坛讲学,满清时代则完全不允许;士大夫在明朝可主持清议,评议时局朝政,而同样的人在满清全都会在科举中被淘汰出局;明朝官员横而士骄,他们丝毫不畏惧皇权,满清时期官员士大夫们为官处事的准则是缄默畏葸、仰承上意,对国家对社会全都是不负责任。明、清两朝区别明显,差距不言而喻。

人们有什么理由去喜欢一个专制、愚昧、落后的封建王朝呢?时代的洪流滚滚相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某个时代或许是被带着拐了个弯,但历史大势就如中山先生所讲,从来都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切落后、黑暗的制度与文化,终将被先进、文明的制度和文化所更新、替代。回望历史,看似风轻云谈,潮起潮落。它所揭示的正是人类追求理想与探寻真理的历程,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照亮我们今后前进的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时代,崇祯,明朝,言讲,马克思,历史,明史,皇帝,民众,观点评论,明朝,马克思,明史,康熙,修史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时代,崇祯,明朝,言讲,马克思,历史,明史,皇帝,民众,观点评论,明朝,马克思,明史,康熙,修史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时代,崇祯,明朝,言讲,马克思,历史,明史,皇帝,民众,观点评论,明朝,马克思,明史,康熙,修史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