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治才是真正的高手

李治才是真正的高手

文 / 子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贞观朝太子的角逐,李治看似置身事外,实则,他也是重要参与者之一,只是他做得不显山露水而已。

真正的高手都是无为而无不为。

李治就是这样的人。

贞观十七年(643)4月6日,太子李承乾正式被废黜,第二天,晋王李治成为了大唐的新太子。

当时,太宗的原话是:

“如果我立了李泰为太子,那就等于向天下人宣示,太子的位置是完全可以靠平时的经营得来的,这样,就会让帝国陷入悲剧循环上演的死局中。

如果朕立李泰为太子,那么,承乾和李治的性命都将不保,而立了李治,则承乾和李泰都会性命无忧。”

是的,玄武门事变永远都是太宗内心的阴影,他当然不希望这幕剧情再复制到自己子孙身上,为了保全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安全,李治是最合适的人选。

贞观十六年(642)6月6日,太宗之所以下诏追认哥哥李建成为太子,就是在释放一种信号:希望玄武门的悲剧不要在贞观朝上演。

可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已经是水火不容的架势——

魏王李泰是不断在父皇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以达到在皇帝面前不断加分的效果。太子的生存空间被魏王集团是无限压缩,已经到了喘不过气的程度。

▲李承乾 图源/剧照

而且,魏王李泰确实是高手中的高手,他虽然已经明确对太子之位发起了进攻,但可是一点把柄也没有给人留下,可见此人做事绝对是不拖泥带水、滴水不露。

而李承乾做得就比较赤裸裸了,他不仅公然在东宫进行各种军事模拟训练,还殴打、刺杀给自己提意见的东宫官员,如张玄素、于志宁。

后来,更是直接诬告、刺杀魏王李泰的节奏。

看着儿子们在自己面前复制着当年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的剧情,太宗估计当时都绝望了。

他内心最大的希望就是,局势可控,尽力保住太子,希望儿子们不要把事情折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随着齐王李祐的叛乱,太子承乾预谋造反的行为还是被揭露了出来。

到了这一步,太子李承乾只剩下被废了。

讲真,太宗其实还是想立李泰为太子的,因为,三个嫡子中,李泰和自己最像,而且最有才华、能力,是接棒自己贞观事业的最合适人选。

▲李泰 图源/剧照

但最终,太宗还是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坚持下放弃了李泰,立了李治为太子。

原因嘛,首先是,大唐此后的工作重心是守成,李治干这活,完全够了。再一个就是,核心大臣都投了李治的票,太宗不可能和所有的大臣搞对立。

当然,立李治为太子也是为了保全承乾和李泰的性命。

李治看似什么也没做,直接就是躺赢的节奏。

那么,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说一件事——

李泰为了当上太子曾经私下威胁过弟弟李治,要他自动退出太子的竞争,理由是:李治和谋反的汉王李元昌关系比较好。

对,就是威胁晋王。

李治面对这种局面其实也可以有多种选项:和李泰直接吵起来,向父皇报告,或者直接将此事彻底隐藏起来就当没发生过。

结果是,这三个选项,李治一个也没有选。李治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在实力的角逐上自己肯定不是李泰的对手,向父皇告发又会给父皇留下打魏王小报告的印象,将事情彻底隐瞒起来更是白白便宜了李泰。

于是,那段时间,李治在皇帝面前始终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直到皇帝发现了他的异常,主动询问原因。

李治此时才将事情的前前后后讲给了父皇。

太宗听完之后直接就给李泰做了减分,同时他肯定会感慨:

“还是李治这孩子好,自个受了委屈都不愿意告哥哥的状,确实讲武德呀。”

此时的李治,肯定已经被太宗写到了太子备选人的名单上,就看选李泰还是李治了。

结果呢,李泰却在此时用力过度,他向父皇保证,将来做了皇帝后就杀了自己的儿子立弟弟李治为接班人。

支持李治的褚遂良马上反击:

“这根本就是违反人伦的节奏,陛下若是想立李泰为太子,还是提前做好对晋王的保护工作。”

再加上长孙无忌等人的大力支持,太宗最终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是的,帝国的团结和儿子们的安全最重要。

至于长孙无忌、褚遂良这帮人为什么会全力支持李治,原因嘛,也简单,李治给外界表现出来的一切让大家给他打上了“懦弱”的标签。

长孙无忌这些人肯定想在太宗百年之后掌握大唐的朝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前提就是,将懦弱的李治扶上去。

其实吧,这也是李治的戏份之一。

对于长孙无忌他们的想法李治其实是门清,或许他是故意示弱于大家的,因为,从他继位以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这个人,有手段、有魄力。

长孙无忌他们被李治给迷惑了。

你说李治没有参与太子的角逐吗?

他绝对参加了,只是他营造出了一副假象:他对太子之位没有兴趣。

结果是,他这个看似不争的人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和后来的雍正皇帝简直就是一个段位的。

▲雍正 图源/剧照

这两人的策略都是:

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其他人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当皇帝发现谁才是真正做事的人时,那么他就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赢家。

是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年,李治也不过才16岁而已。

此后,在作为太子的六年零两个月时间里,李治一直牢牢佩戴着属于自己的标签,孝敬父皇,善待兄弟姐妹,直到他成为唐帝国的唐高宗。

怎么说呢,李治这人段位高着呢,他后来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就能证明......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高手,李治才,承乾,太宗,孙无忌,儿子,太子,李承,李泰,魏王,观点评论,李治,太子,李承乾,李泰,魏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高手,李治才,承乾,太宗,孙无忌,儿子,太子,李承,李泰,魏王,观点评论,李治,太子,李承乾,李泰,魏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高手,李治才,承乾,太宗,孙无忌,儿子,太子,李承,李泰,魏王,观点评论,李治,太子,李承乾,李泰,魏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