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五代史,聊聊五代十国石敬瑭后晋旧事。
后晋是个先天不足,发展畸形的王朝。当年石敬瑭为了当皇帝,不惜向契丹人俯首称臣,出卖了燕云十六州,以换取契丹人支持,方才做了这后晋的“儿皇帝”。
做了中原之主的石敬瑭对契丹人甚是卑躬屈膝,以儿国自称,每年进贡财物无数。而中原大地也因失掉燕云十六州这块天然屏障,饱受北方游牧民族威胁。
五代后晋,后汉,后周乃至随后基本统一天下的北宋,都因没有燕云十六州作为缓冲,而深受游牧民族骑兵的蹂躏,甚至连都城都直接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攻击范围内。
一旦有事,骑兵长驱直入,中原王朝往往难以招架。
这块土地一直到元末,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攻入北京城,才算重新划归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手中。
此事的源头就是这个后晋高祖石敬瑭。
其实当了皇帝后的石敬瑭,日子也不好过,不仅时刻面对来自北方契丹的威胁,在国内也饱受指责,对手下各地实权武将也难以弹压,一个个武将就相当于驻地的土皇帝,对石敬瑭仅仅维持表面的微妙关系。
彼时后晋石敬瑭手下有个节度使,就是嚣张跋扈,连石敬瑭也无可奈何。
其人唤赵在礼,驻节宋州——就是后来赵匡胤开两宋三百年江山的龙兴之地,此时是归这位姓赵的节度使管辖的。
此赵非彼赵,赵在礼可比赵匡胤劳民伤财多了,在宋州是横征暴敛,专横跋扈,老百姓不堪其苦,给他起了个外号唤“眼中钉”。
终于有一日,这个眼中钉赵在礼要走了,调任永兴,百姓遂举州欢庆,送走瘟神。
没想到这个消息给赵在礼知道了,已在永兴的在礼面子挂不住,竟然一纸奏章,上折石敬瑭,要求调回永州。
石敬瑭也无计可施,赵在礼素有战功,再说他也犯不着为了宋州一干小民得罪手下悍将,他去哪当节度使不是当?不还是当地的土皇帝?
于是赵在礼原路返回,继续在宋州为非作歹,又针锋相对地搞了个名头征税。你们不是叫我“眼中钉”吗?好,那我就搞个“拔钉钱”,每户人家,每年要缴一千钱。
宋州百姓没庆祝几天又过上了苦日子,不仅交钱身苦,心里还堵得慌,交什么劳什子拔钉钱,说的好像交了钱,百姓心里的眼中钉,你赵在礼就被拔了似的,唬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