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器是指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青花瓷器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明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
嘉靖 青花八仙云鹤纹葫芦瓶
瓶呈葫芦式,上圆下方,直口、束腰、方形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绘云鹤图,瓶上部绘八仙祝寿图,束腰处锦地菱形开光内绘折枝花卉纹,瓶下部四面绘八仙人物,辅以山石花草,胫部绘变体莲瓣纹。
嘉靖时期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极富浓郁的道教色彩,盛装仙丹的葫芦式瓶,其造型多样,有上下圆形、上圆下方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以及多棱形等。此瓶形体高大,青花色泽浓艳,描绘精致,八仙人物形象各异,是嘉靖青花瓷的代表作。
青花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瓶撇口,细颈,溜肩,鼓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如意云头纹,内绘折枝花,肩部为忍冬纹,腹部为缠枝花卉纹,近足处为双勾如意云头纹。
玉壶春瓶始见于宋代,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而得名。宋代北方磁州窑、钧窑、耀州窑、定窑,南方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窑烧造,辽金时期,也有玉壶春瓶制品生产。宋、辽、金时期,玉壶春瓶的釉彩品种有白釉、黑釉、白地黑花、青釉等,以颜色釉为主,并有刻划、彩绘等装饰技法。元代景德镇窑有青花、青白瓷品种。宋元时期,壶颈部细长,腹部较小。明清时期,器颈部粗短,腹部肥大。玉壶春瓶是明清时期瓷器的传统器型,一直延烧。永乐时期有白釉、青花品种,青花装饰有花鸟纹、云龙纹、缠枝花卉纹等图案。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瓶为葫芦形,上部呈圆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通体青花纹饰,上部饰缠枝花卉纹,下部两面绘轮花纹,外环以忍冬纹,耳部饰朵花纹。此瓶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又称为“抱月瓶”或“宝月瓶”。明代洪武时期御窑厂开始烧制此器物,见有青花品种。永乐、宣德时期有青花和白釉器,但两朝器型略有不同。永乐器器口细长,底足较小,腹部所绘轮花或龙纹纤细清晰,宣德器器口较短圆,底足较大,纹饰粗重有力。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
瓶唇口,直颈,颈两侧置双兽耳,方腹委角,高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绘牵牛花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此器仿自伊斯兰十二世纪青铜瓶的形制,为宣德时期瓷器代表性器物之一。明代万历,清代雍正、乾隆朝有仿。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圆腹下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部饰忍冬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胫部为折枝花卉纹。
此器造型隽秀,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润,青花采用“苏麻离青”料,色调清雅明朗,纹饰描绘盘曲迂回,潇洒自然,线条舒展柔美,为永乐青花瓷的代表作。
青花缠枝纹贯耳瓷瓶
明 宣德 公元1426年-1435年
这件青花瓷,唇口,直颈,颈的两侧有一对相对称的贯耳。丰肩,鼓腹,腹下渐收,高足,底部书“大明宣德年制”款。
宣德青花所使用的钻料是进口的“苏勃泥青”(宣德之后,“苏勃泥青”来源断绝改用国产的“平等青”)。这种钻料含锰量较低,因而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但同时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 然形成的黑斑和鲜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形成水墨画般的独特效果,显得深沉雅静、浑融沉着。再加上“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成就了宣德青花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件宣德青花缠枝纹贯耳瓷瓶是宣德青花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