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前发生的政变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其实在最开始对隋朝下手的时候,两兄弟的配合还是挺默契的,这样的默契一直持续到了唐朝建立的时候,在李渊成为皇帝之后,太子自然也就落在了大儿子李建成的身上,一直就在宫里面处理事情,是文官方面的代表,而李世民作为秦王,也是继续带着军队满地图跑,可以说是一文一武,分管不同方面,而李世民的功劳自然也不小。
李渊于是日渐疏远世民,并在二人的怂恿下削弱秦王府势力,将世民的一干亲信都调出秦王府。之后,二人借突厥入寇之机,说服李渊以元吉代替世民出征。二人打算借机削夺秦王府精兵猛将,彻底剪除世民羽翼,并密谋趁世民为元吉出征践行时,以伏兵杀之,而后逼迫李渊交出政权。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公元626年夏,突厥犯境,李建成向李渊推荐齐王李元吉为出征元帅,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和骁将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除掉秦王。不料这一密谋被李世民得知。在这紧急关头,李世民先发制人,密告太子、齐王淫乱后宫,李渊决定次日诘问。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公元626年7月2日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秦王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恭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
当然不是,历史上对玄武门之变的说法有很多,北宋司马光认为,秦王杀兄之举市委不道德,也有不少史学家同样认为李世民是个缺乏道德的人。政变后,李世民想法设法为自己找借口,他说李建成两次毒害他不成,被逼无奈才出生的,可谁知李世民杀李建成只须一箭,便射死了李建成,足以看出李世民的决心,不仅如此,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相继杀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并且霸占了李元吉的妃子,为什么赶尽杀绝,霸占弟媳。
李建成当时也已经发现了不对劲,掉头就跑,不过已经是时间不够了,李世民接着就叫住了李建成,这一刻是由李世民亲自动手的,他拉弓搭箭,一箭就将李建成给射死了,或许李建成到死都不知道,他的箭术为何如此精准。
李渊的暗中相劝之说。认为李世民的篡位之心,得到了李渊的默许和暗中支持。李建成与李世民虽才识具备,但太子却贪图酒色,性格有点懦弱寡断,不如李世民坚韧果断,李渊早有意传位与李世民,到根据封建礼法废长立幼是不合礼制的,又加之太子已经培养了亲信,如果改立太子,必定会激发兵变,所以为了改立太子,李渊策划了这场兵变。李渊其实一直小心的保护李世民,如先封他为天策上将,后又给他兵权去出征突厥,最后更把兵权交给他了,还准备把富饶的洛阳赐予他做封地。李建成他们几次想要李渊杀害李世民,都被他否决了,这些都为这一说法提供了佐证。
尽管李世民励精图治,治理国家20多年后,百姓安居乐业,国库仓廪丰实,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但这也不能抹杀"玄武门之变"中他曾经亲手杀害兄长和弟弟的事实。
清末民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对此次事件评论道:唐太宗亲自用弓箭射死兄长,大喊杀死弟弟,当时穷凶极恶,没有丝毫恻隐之心。我们无从还原唐太宗当时的心情,但可以从史料中推断出,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
李世民登上帝位后,立即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按照王子之礼将两人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前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李建成如今一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就是一酒色之徒,真是可怜!其实历史上的李世民比他可好色多了,而且还从不注意影响,于是“纳谏”之外留下“唐宗好色”的“美誉”。
那刻的凄绝像是黑暗笼罩在历史的天空,无论贞观之治多么辉煌与荣耀,这一血腥残忍的黑暗是不应该被忘记和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