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说百家
编辑|史说百家
【前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长河之中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虽是从一介贫民当上皇帝,却建树颇多,一生都在勤于政事。
还有人说:他嗜血成性,杀人如麻,并且还十分的多疑,残忍,宁可错杀一百,不肯放过一个。
那么究竟是哪种说法才最贴合朱元璋呢?
其实就看他消灭元朝后,是如何处置那遗留下的数十万蒙古女子的,大家就会明白了!
【长期被元朝统治者剥削压迫】
众所周知,朱元璋并不是正经的贵族出身,而是出生在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之中,他的老家是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的,属于是南方人。
在元朝统治时期,朱元璋所在的地区是属于地位最为低下的,在那里居住的汉人要经常要饱受附近蒙古人的压迫和剥削。
元朝甚至还有法律规定:蒙古人如果杀死了一个南方汉人,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只需向元朝政府支付罚款就行。
这样的法律简直就是不讲汉人当人来看,而那些富裕的蒙古贵族更是可以将杀害汉人当作取乐的工具。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汉人百姓每天就好像是走在刀尖上生活一样,让人胆战心惊。
而1328年朱元璋出生时,正是元朝统治最为混乱、暴虐的时候,也因此朱元璋的童年过得十分的凄惨、悲苦。
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所以他的出生并没有让父母有多高兴,甚至还感觉有些累赘,毕竟家中的情况已经十分清苦了,如今又新添了一个奶娃娃,让原本贫苦的家庭又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朱元璋的母亲陈氏身体太过虚弱,经不住打胎之苦,否则朱元璋或许就不会来到这个世上,可既然是生了下来,那就必定是要养大成人的,所以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赚钱,来养活这一大家子的人。
那时周边的蒙古人还会时常过来压迫他们这些穷人,有时候家里刚有些存粮,都会被那些蒙古兵或者地主抢走。
当时的元朝为了更好的敛财,从赋税到徭役,总能变着花样的巧立名目,收取各种税收,让老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朱元璋的母亲陈氏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吃上饭,她整日都只喝清水,或者是啃树皮来节省粮食。久而久之,母亲陈氏的身体每况愈下,有时虚弱的甚至连床都下不去。
渐渐的,朱元璋一天天的长大了,在父亲朱世珍的举荐下,年幼的朱元璋开始每日去地主家放牛,以此来讨口饭吃。
孩子们都慢慢长大了,朱家的日子也渐渐的好过了起来,那时的朱元璋虽然十分痛恨经常欺压他们的蒙古人,但却并没有想要反抗的意思,而是满心都在想着自己长大后可以娶妻生子,平凡幸福一生。
只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朱家还没有过几天安生的日子,天灾就接踵而来了。
公元1344年,朱元璋老家淮河流域附近突发旱灾,所有的田地都颗粒无收,所有的百姓都在饿着肚子,就连那些地主们和蒙古人也不例外。
即使他们有存粮也是杯水车薪,这样下去将会有许多人饿死,而当时的元朝政府却对此不闻不问,只忙着处理那些叛乱之事。
百姓们都饿的开始看见什么吃什么了,就连地洞里的老鼠都没有放过,但即使这样每天还是会有人在不断的饿死。
而因为那些百姓的饥不择食,还有死去的尸体没来得及掩埋,最终腐败滋生细菌,在淮河流域很快就爆发了一场十分恐怖的瘟疫。
所有人开始高热不断,呕吐抽搐,就连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也无法幸免,最终因为无药可医而撒手人寰。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的离自己远去,心中悲愤不已,嚎啕大哭。他不但无法救治他们,还无法让他们入土为安,因为当时的朱家已经一无所有了,他连棺材和寿衣都买不起,甚至是连坟地都没有。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去求助他曾经放牛的那户地主家,希望地主刘德可以看在父亲为他干了一辈子活的份上,给个地方安葬他爹,却没想到刘德居然直接无情的拒绝了朱元璋。
这让朱元璋彻底看透了人性的冰冷,同时他也恨透了元朝的那些像冷血怪物一样的统治者,他们从不将汉人百姓当人看,除了压榨就是剥削。
而朱元璋从小受的这些苦,也让他最终走向了造反之路,成为了一国之君,或许这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吧!
【走上了造反之路】
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安葬,幸好有另一位叫刘继祖的地主帮助了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皮,这才让他的父母和大哥没有抛尸荒野。
因为这一场天灾,朱家彻底的分崩离析,朱元璋的两个姐姐因为早早的成婚嫁人逃过一劫,三哥则是去了富贵人家做了倒插门。
朱元璋的二哥因为不愿意和朱元璋一起去寺庙苟且偷生,所有他选择和村里的人一起去别的地区逃荒,而朱元璋而留在了附近的寺庙做起了和尚。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朱元璋学习了一些经文,同时也识了一些字。
只可惜好景不长,饥荒很快就蔓延到了寺庙,朱元璋也因此再次无家可归,并且还成了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
在做乞丐的这段时间,朱元璋更是看透了元朝统治者的昏庸不堪,从小被压迫欺辱的画面也接踵而来,让朱元璋对其更加恨之入骨。
所以当他儿时的玩伴汤和找到他,让他和自己一起去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时,朱元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早就想要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了,只可惜自己只是个穷苦之人,没有任何的势力去做这件事情,如今这可算是天赐良机,朱元璋怎会不牢牢抓住呢?
抱着这样的心思,朱元璋和自己的玩伴汤和立马就去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正值青春壮年。
由于心中有信念的支撑,所以朱元璋入伍之后就十分的英勇善战,屡屡获得战功。
而他也因此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于是他就将朱元璋调到了自己的身边,任命为亲兵九夫长。这次的调拨也成为了朱元璋日后平步青云的跳板。
郭子兴十分信任朱元璋,他将朱元璋视为心腹,并倾心培养,不光是教他排兵布阵,还给了他实权。
郭子兴去世后就将抗争元朝的大旗交给了朱元璋,让他带领着队伍继续战斗,彻底打垮元朝统治。
这些年朱元璋带领着军队四处征战,将元朝军队打得四分五裂,抱头鼠窜。
或许是自己手中的势力越来越大,朱元璋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了,从一开始只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到如今的朱元璋已经想要自己主宰这个国家了。
他认为以他手中如今的势力和众多将士的拥护必定是可以一呼百应,登上帝位的,并且他也是从穷苦之时过来的,所以他自认自己会更好的善待百姓。
而他确实也这样做了,在自己手下的将领攻破城池屠城时,朱元璋一再阻止,可当时正处于战乱,许多将士并不能完全听令于朱元璋。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将所有的将领都叫在一处,苦口婆心道:“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
而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我们攻下城池后不要过多的杀人,那样的话,我们得到土地后,就没有人民可以保障生产,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
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是个穷苦出身的人,但他心中的雄才伟略让人不容小觑。
【击碎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衰落早在其统治者为所有的种族定下三六九等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其实元朝制定这样的等级制度,本意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可没想到却进一步计划了民族之间的矛盾,让许多不甘被欺压的人民奋起反抗,组成了一支又一支的起义军。
朱元璋率领的25万大军给了脆弱的元朝最后的一击,让他彻底粉碎在那历史的长河中。
而此时在北京城的元顺帝早就被朱元璋势如破竹的气势吓破了胆子,他想要抛开一切逃之夭夭,这样自己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长时间的养尊处优,玩物丧志,已经让元顺帝毫无大志向所言。
面对这样的皇上,底下的众大臣也感到十分的头疼,可唯今之计只有劝说元顺帝坚守住北京城,鼓舞元朝将士们的士气,以此来抵御外敌,即使最后落得个被捕或被杀,也证明是自己努力守护过自己的江山,总好过逃跑,弃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于不顾的强。
但元顺帝俨然是已经被朱元璋的军队吓破了胆子,所以他直接冲着那些劝他坚守阵地的大臣嚷道:“我可不想被抓当个俘虏,就像当初的宋徽宗爷俩一样坐井观天,你们愿意坚守,就自己坚守吧!”
元顺帝的这一番话,彻底寒了让众人的心,就连皇帝都不要自己的江山了,那么他们这些大臣还在坚持什么呢?
所以当朱元璋前来攻打时,毫不费力的就攻破了城池,进入了皇宫,坐上了那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并在次年于南京称帝,将国号改为大明。
到了此时,朱元璋已经彻底的粉碎了元朝的统治,开启了自己的大明王朝。
【处理十万蒙古女子】
在和元朝这数年的征战中,朱元璋一共消灭了100多万的元军,其中大部分都是蒙古男人,而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妻女因此只能流离失所,有些甚至被明军抓住,当作了犯人关押。
而元顺帝逃跑时,并没有带上他的那些后宫佳丽,毕竟是要逃难,带上那些娇贵的女人也不方便,而根据历史上记载的,元顺帝后宫的嫔妃多达千余人,而这还不算那些宫女们。
所以数量之多,着实惊人,也更让世人看到了元顺帝的荒淫无道,只知玩乐,这也就有了之后的各个义军征讨了。
这些后妃得知自己的皇帝老公逃跑后,她们也都四散逃窜,直到朱元璋攻破京城两年之久后,才将那些前朝的后妃和宫女家眷们全部抓获。
而对于这些女人的何去何从却成了大明朝堂之上的一个难题。
毕竟在元朝统治的这近百年杀了不少的汉族人,即使他们现在将这些蒙古女人全部杀死,那么世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毕竟每到改朝换代的时候,总会有大批人流血丧命,而这些蒙古女人更是死不足惜,她们的皇帝都弃她们远去了,那将她们处死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朱元璋却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他虽然杀人如麻,靠着铁血手腕走到了如今的高度,可面对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可怜女人,还是十分的于心不忍的。
毕竟朱元璋虽然暴虐,但却不是一个欺负弱小妇孺之人,他所杀之人都是对他有威胁,想要加害于他的人。
大臣们见此计不通,便又立刻献上一计,那就是让这些女人统统为奴,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蒙古后妃也常常被压迫欺辱的滋味。
可这样的方法,依旧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就在众大臣疑惑不解,认为朱元璋想要将这些后妃弄到自己的后宫享用时,朱元璋说话了,而他所说的方法,直到如今也被世人赞叹不已。
朱元璋认为,如今的中原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已经耗损严重,并且人员也逐渐凋零,所以他提议,将这些蒙古女人恢复自由身。
想要回蒙古的他们也不阻拦,而那些想要呆在中原生活的就必须要汉化,不但要穿汉服,还要学汉语,总之就是摒弃蒙古的一切,彻底的成为一个汉人,这样她就可以生活在中原,并且还可以和中原男子婚配。
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中原人民凋零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同化蒙古人,更好的做到民族的融合和统一。
毕竟一个国家的强盛,是要有民众的支撑的,说的现实一点就是皇帝还需要百姓纳税来养活那些文武百官和兵马军队。
并且在古代,一个男人是可以娶好几个女人的,这样一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人口的增长。
而中原的生存环境也必蒙古要好的许多,在蒙古虽然又一望无际的草原,可也有那扰人的风沙,一向娇贵的女子自然是更愿意生活在地大物博的中原。
其实朱元璋比谁都要恨元朝的统治者和那些一直欺压自己家人的蒙古人,但他却可以为了国家的发展,放弃了个人的仇恨,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问题的所在,实在是让人敬佩。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从他执政这些年的成就来看,他称得上是一代明君!
而他从乞丐走到最终的皇位之上,不光是他的运气,还有他不服输的韧劲和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