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文帝是明君,魏征为何说他不学无术?国号贻笑千年

隋文帝是明君,魏征为何说他不学无术?国号贻笑千年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在位时期不仅实现了天下的统一,还开创“开皇之治”的局面。唐朝在编修《隋书》的时候,魏征在肯定了隋文帝所取得的成就后,笔锋一转,接着评论道,“但素无术学,不能尽下”。那么,隋文帝杨坚到底做了什么事儿,让后世嘲笑他不学无术呢?

一、国号问题

在中国古代,国号的确定,一般与开国皇帝的爵位、官职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在称帝前被封为汉王,称帝后依然以汉为国号;之后的曹魏、东吴、刘宋、南齐、萧梁、南陈以及北周、北齐都属于这种情况。隋朝后面的唐朝也是如此,李渊在称帝前的爵位是唐国公。宋朝的情况稍有不同,它是以赵匡胤节度使的驻地宋州来命名。

按理说,杨坚应该以“随”为国号。原来在559年,杨忠因战功显赫,被北周朝廷封为随国公,“邑万户,别食竟陵县一千户,收其租赋”。568年,杨忠病死,他的长子杨坚承袭了爵位。然而到了581年,杨坚在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后,却并没有以“随”作为国号,而是改用了这个“隋”。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改字原因

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这个人“雅好符瑞,暗于大道”,他对“随”这个字很不满意,在他看来,“随”字的“走”字旁,如果用这个字作为国号,很有可能会步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的后尘,将是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而新王朝的国号又不能改用别的字,所以隋文帝杨坚决定去掉“走”字旁,用这个“隋”字作为新王朝的国号。

然而,隋文帝却搞错了,这个“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随”字出自《周易》,“随,元亨利贞,无咎。”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要顺从别人的正确建议;二是要顺从自然规律。周朝的时候,王族中某一支得到了分封,即随国。南北朝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率军攻占随郡,为西魏、北周立下赫赫战功,这才被封为随国公的。所以说,“随”是杨家的龙兴之地。

三、贻笑千年

而这个“隋”字的寓意却很不好,南宋学者罗泌解释道,“隋者,尸祭鬼神之物也,亦云衅杀裂落肉之名也”,还有人也做出解释,“隋,徒果切,其义则落也,懈也,裂肉也”。明朝史学家焦竑也认为,“杨坚国号,改随为隋,意义既别,音呼亦殊”。“随,安步也,吉莫大焉。隋,裂肉也,不祥莫大焉”,所以人们批评杨坚“妄改之,不学之过也”。

隋朝的结局就像“裂肉”一样,短命而亡,这或许是巧合,但杨坚的不学无术,还是遭到了后世的批评、嘲笑。隋文帝杨坚虽然想避免北周、北齐那样的短命结局,但隋朝还是没能长久,只维持了三十七年的时间。618年,李渊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号,隋文帝,隋朝,明君,杨忠,唐朝,魏征为,北周,随国,杨坚,故事传记,国号,隋文帝,魏征,北周,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号,隋文帝,隋朝,明君,杨忠,唐朝,魏征为,北周,随国,杨坚,故事传记,国号,隋文帝,魏征,北周,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号,隋文帝,隋朝,明君,杨忠,唐朝,魏征为,北周,随国,杨坚,故事传记,国号,隋文帝,魏征,北周,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