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费宏,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贡院1487年)丁未科状元,以敢于直言而闻名大明官场。明武宗正德朝的时候,宁王朱宸濠勾连内外重臣,在朝中呼风唤雨,风头一时无两。然而人人都想巴结宁王,只有费宏眼里揉不下沙子,处处和朱宸濠唱反调,把这位一代“贤王”恨得牙根痒。
除了宁王,当时封国山东兖州的鲁藩也对费宏心存不满。正是费宏坚持原则,毫不退让,这才让鲁藩邹平王府酝酿了二十年的废长立幼计划彻底泡汤,包括时任鲁王朱阳铸在内都受到了朝廷的斥责。那么这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废长立幼案件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邹平王府的来历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是鲁藩的始祖。他的生母为宁妃郭氏,另外还有两个有名的舅舅:巩昌侯郭兴和武定侯郭英。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元璋封建诸王,当时年仅两个月大的朱檀是诸位皇子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明史》对朱檀的评价很高,称其“好文礼士,善诗歌”。然而实质上这位鲁王殿下沉迷于金石之道,和王妃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一起在封国兖州大肆搜捕儿童,专取他们的命根子作为药引,搞得天怒人怨。这场闹剧最终以鲁王妃汤氏赐死,鲁王朱檀被施以髡刑而告终。
洪武二十二年(贡院1389年)十二月十六日,死不悔改的朱檀毒发身死。老爹朱元璋在悲痛之余,还是实事求是地给了儿子一个谥号:荒。谥法“外内纵乱、好乐怠政曰荒”,是一个十足的恶谥。
呜呼!父子,天性也。谥法,公议也。朕于尔亲虽父子,讵得以私恩废公义?今特谥尔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来。—《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一般来说,后世子孙提到本藩先祖,都会用谥号予以尊称。比如朱檀的弟弟蜀王朱椿谥号为献,后世都以“献王”进行指代。然而朱檀的谥号过于难听,子孙后代只能称其为“鲁先王”。好在朱檀死的时候虽然只有20岁,却留下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儿子:朱肇煇。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13岁的朱肇煇被封为鲁世子。靖难战争后,鲁世子朱肇煇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袭封鲁王,并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七月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兖州鲁王府。
朱泰塍(音chéng),生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嗣鲁王朱肇煇嫡第三子(伦序第六子),生母鲁王妃严氏。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五月,19岁的朱泰塍被封为邹平王,百户项通之女项氏则被册为邹平王妃。
朱泰塍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朱阳锧、次子朱阳鎕,都是庶出。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四月初八日,朱阳锧去世。十一月十二月,邹平王朱泰塍去世,享年45岁,谥曰庄靖。兄长和父亲在同一年里相继去世,原本只能做一个镇国将军的朱阳鎕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五月袭封邹平王,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废长立幼的图谋
朱阳鎕在成为邹平王的同时,朝廷册封东城兵马副指挥张杲之女张氏为邹平王妃。不过张氏直到去世也并无子嗣,换句话说,邹平王府没有嫡子。而在这段时间内,邹平王妾室周氏生庶长子朱当潩、庶次子朱当淎,内助丁氏生庶第三子朱当凉,按大明朝的规矩,日后该由朱当潩袭封邹平王。
然而朱阳鎕极其宠爱朱当凉,先是将其奏封为嫡长子,接着又将丁氏奏封为继妃。笔者对于大明的礼部早有一个定论:只吃饭不干事,在这件事上再次得到印证,史书上给出的结论是“礼部不知其妄”。
丁酉,封鲁府邹平王继室丁氏为继妃,以丁氏所生子当凉己封为长子故也。—《明孝宗实录卷九十四》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二月二十九日,邹平王朱阳鎕去世,享年63岁,谥曰恭懿。此时朱当凉已经做了二十多年邹平长子,本来正志得意满准备袭封邹平王。却不料他那隐忍多年的大哥朱当潩却突然跳出来发难,拉开了一场争夺袭封权的大戏。
朱当凉的长子地位,经过了此前两任礼部尚书周洪谟和倪岳的背书,看上去似乎牢不可破。周洪谟,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殿试榜眼。倪岳,一代名臣倪谦之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进士。按理说这两位都是满腹经纶之士,但是在朱当凉这件事上,却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作为在任的礼部尚书,费宏严肃地指出丁氏以内助的身份,根本不能进封为继妃。所谓的内助,可以认为就是正妃以下的“第一妾”。但是始纂于明孝宗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的《明会典》明确记载:内助不得请授次妃封号。次妃都不行,更不用说继妃了。换句话说,朱当凉根本就不能被认定为嫡子。
宏乃会公、侯、驸马、伯、府部大臣议曰:“旧例宗室正妃已故有嫡庶子者止许选娶内助,不授继妃之封。今丁氏为内助,与周氏无嫡妾之分。则当潩与当凉为庶子,当以长幼为序。以妾为妻,丁氏之封既已误于始。以少陵长,当凉之封不宜再误于今。请从礼部议,庶人伦正国法明而宗室无纷争之弊矣。”—《明武宗实录卷七十六》
最终武宗听取了费宏的意见,决定由朱当潩来袭封邹平王。但考虑到朱当凉邹平长子以及丁氏继妃的封号由来已久,不再予以革除。然而对于朱当凉来说,做了二十年的长子,又怎能忍受一朝富贵尽失的痛苦?他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孜孜不倦地向朝廷奏诉,终于惹来了一支高规格的中央调查组,成员名单如下:司礼监太监赖义、刑部侍郎黄珂、锦衣卫指挥使陆宣。
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很简单,调查组一下沉,立刻给你查得干干净净。主要责任人:邹平恭懿王朱阳鎕,罪名“徇私溺爱”。次要责任人一:鲁王朱阳铸,罪名“依违为之代奏”。次要责任人二:前任礼部尚书周洪谟、倪岳,罪名“不能据礼以折之”。直接责任人:朱当凉身边的“群小”包庆等五人,罪名“利其复立,实从臾之”。至于鲁王府长史、审理、纪善等官员也都难逃罪责。最终武宗做出定案裁决:从朱当凉到丁氏,乃至鲁王朱阳铸等人无不受到相应的处分,这场争袭大戏以朱当潩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诏当凉累强辩,有违祖训,当重治。姑从轻令以齐民巾服习礼,满三载以闻。仍夺其母原封金册。鲁王既引咎举正,停禄两月。洪谟、岳已故者宥之。长史、审理、纪善以下俱逮治。庆等五人谪戍边卫。—《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四》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邹平恭懿王庶长子镇国将军朱当潩进封邹平王。朱当潩为何能够逆风翻盘?除了费宏坚持原则外,其本人风评良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当年恭懿王患病之时,朱当潩随侍在旁,所谓“汤药亲尝”,称得上一片孝心。此外无论丁氏和朱当凉如何嚣张跋扈,朱当潩对待这位继母始终小心谨慎,“事后母如所生”。而他的儿子朱健档“亦以孝称”,以至于朝廷特地为他们父子建了一座牌坊,赐名“世孝”。
结语:朱当潩能够翻盘,除了自己人设好,也多亏《明会典》上白纸黑字的记载以及时任礼部尚书费宏的坚持。真等到袭封以后,狐狸尾巴也就藏不住了,他对弟弟的报复举动可一点不拖泥带水。
朱当凉既然当不成郡王,自然只能去做镇国将军。但是有一条,镇国将军有岁禄,而郡王长子则没有。所以朱当凉向朝廷上奏,希望一次性补发此前二十年的岁禄。同时他又指出自己的子女已经成年,邹平王府教授却不为选配,明显是打击报复。希望能够由伯父鲁王朱阳铸为自己做主,不通过兄长邹平王朱当潩。
朝廷也很为难,补发二十年的岁禄绝对不可能,让朱当凉这一家子由鲁王代管也没有先例。但是可以由鲁王府长史司接管其子女的婚配难题,同时让朱阳铸告诫他们兄弟俩不要再互相敌视,不然到时候朝廷发雷霆之怒,你们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下礼部议禄米难以补给,凡事欲隶鲁王亦非例。但其兄弟衅隙似未尽释,子女婚配宜暂令长史司摄之。仍贻书鲁王戒谕其兄弟各敦和睦。从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邹平王朱当潩去世,谥曰庄定。其长子朱健档已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去世,故由其长孙朱观爁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袭封邹平王。朱当潩这一脉的爵位一直承袭到了明末,可而朱当凉及其后代早就湮没于史书之中,可见能不能袭封郡王,对于各自的子孙后代有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