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朱高炽,堪称“朱家人”中的“另类”!
因为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哪怕建文帝朱允炆,其实都是弑杀之人,朱元璋和朱棣就不说了,说下建文帝,他撤藩之时非常狠,有人诬告他叔叔朱柏谋反,建文帝就命朱柏进京来,好好解释一下,结果吓得朱柏一家自焚而死!
此事连史书都为朱柏喊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言,也难怪朱棣用装疯这个办法,骗过建文帝,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不然他也就活不了命了。
但朱高炽却跟前面几位大明帝王都不一样,不但外形——非常胖,而且脾气和理念等,也都处处显着一股仁君之风,所以死后庙号“仁宗”,实至名归。
那么《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呢?同样,也把他当成了“朱家另类”。
且几乎所有的笑点,都围绕着朱高炽设置的。毕竟一群狠人里,出了这么一位“懦弱”的太子,自然就显得别致,有看头,且还能做戏——因此,才有了“朱家五活宝”之称。也由此显出了朱高炽的仁义和厚道。
比如,朱高炽救幼小的胡善祥,及后来他推动赦免靖难遗孤,反对朱棣穷兵黩武,以天下百姓为念,及至称帝后“仁者无敌”给朱高煦挖了大坑,这才有了朱瞻基,轻松剿灭汉王谋反。
那么历史上的朱高炽,是否真如《大明风华》中,所表现的这般仁义厚道呢?
这就要从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太子竞争说起了。因为与其说这是帝王之争,不如说是“路线之争”。这点只要看一下,两人身后的支持者就一清二楚了。
朱高炽由于身体原因,每当朱棣出征时都被留守。所以他身边几乎都是文臣,比如杨士奇、解缙等。这就使得朱高炽,不间断地受到了“仁义”影响,因为这是文臣们最期待的,同时也是朱高炽最可行的办法。
谁让你不能打仗呢?就只能从文,从仁!是典型的环境影响人。
朱高煦一直跟着朱棣,战功满身,他身边都是一群武将。也就是说,在他的视野和认知中,老爸朱棣才是真正的帝王风范。自然当他再看大哥朱高炽时就异常不顺眼——我们朱家人里,咋会有这种假仁假义?
故而,汉王朱高煦为何誓死都要争皇帝,就是因他所处的环境造就,认为大明朝就应征伐四方,武力解决为上。这其实才是这对兄弟争斗的根本。朱棣其实是偏向朱高煦的,多次表达出对朱高炽的不满。
比如一次,朱棣跟徐皇后的家庭私宴中,朱棣一见朱高炽就是一通训骂,连徐皇后都挡不住,最后指着儿媳,也就是朱高炽的老婆,张皇后说:“此佳妇,他日当承我家,脱微此,废尔久矣。”
即,要不是看在你老婆这么贤惠、能干的面子上,我早就废了你这太子了!
朱棣为啥这么敲打朱高炽?就是因朱高炽几乎处处跟他拧着来,根本不理解为何自己,这么玩命征伐,以至于最后,朱棣死在了北伐漠北的路上。
果然,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朱高炽一登基,就把朱棣时期的路线全盘否认,停了郑和下西洋,收缩南越,停止北疆用兵,给靖难遗孤和方孝孺平反……这便是朱高炽,为何被称为仁君的来源。
不过还有疑问,既然朱高炽这么仁德,为何他死后却还要用五位妃子殉葬?分别是:恭肃贵妃郭氏,恭僖顺妃谭氏,贞惠淑妃王氏,惠安丽妃王氏,恭靖充妃黄氏!
其一、如上面的解释,朱高炽的仁义和厚道,是因自身条件限制,环境的影响导致。倘若他也能冲锋打仗,断然不会如此!这只能说明,仁义和弑杀,是一面硬币的两面,缺了那一面,都不成立。有了朱棣是弑杀,才能有朱高炽的仁义!
其二、朱高炽几乎全盘推翻了朱棣的路线,而殉葬这种制度,又是朱元璋定的规矩,他已经反了老爸,岂能再反爷爷?
况且朱高炽在位才9个多月就去世,殉葬这事在帝王眼中,是属于小事的!所以这才有了仁义厚道的朱高炽,也搞了活人殉葬。好在最后,活人殉葬的制度,被朱祁镇喊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