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立国之君:一生雄才大略却五十而亡,究竟是谁谋害了他

北宋立国之君:一生雄才大略却五十而亡,究竟是谁谋害了他

公元976年11月14日,即北宋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在位十六年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

宋太祖赵匡胤死前的前夜,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而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

是谁杀了赵匡胤?为什么要杀他?至此,赵匡胤之死成为千年悬案之谜。

赵光义有作案的动机、时间和条件,而且赵匡胤死亡,赵光义是最大受益者,他也是唯一犯罪嫌疑人。

赵光义继位采取的“兄终弟及”模式,据说是母亲杜太后遗命。这个版本的说法来自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生前要求,赵匡胤死后让弟弟赵光义继承他的皇位。杜太后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继位的柴宗训年龄太小,不能驾驭群雄,不能凝聚人心的缘故。如果后周继位的是一位成年皇帝,你能这么轻而易举的‘黄袍加身’吗?怎能拥有今日的富贵?

光义是你弟弟,谋勇兼具,能力出众,你将来将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大宋社稷、黎民百姓之福啊!”操作方法是:赵匡胤死后,二弟赵光义继承;赵光义死后,让三弟赵光美继承;然后再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光义的儿子、赵光美的儿子·······有点复杂了······

当后来赵光义考虑继承人时,犹豫是否让三弟赵光美继承,征求丞相赵普的意见,看来是有杜太后的兄终弟及的模式,只不过赵光义最终还是终止了兄终弟及,改为父子继承了。

我们再来看看赵匡胤是否同意了杜太后的提法?

身为孝子的赵匡胤对这个提法心里不同意,表面不反对。如果是其它人提出这样的建议,他当然可以拒绝,但问题是母亲提出的,他也不好公开反对。而且,如果他母亲是私下向他提出这个建议,至少他可以试试,悄悄说服母亲,取消这个建议。现在母亲的建议已经广为人知,这就不好办了。

无论他是否听从母亲的意见要求,都是危局。听从,破坏制度,会有许多人反对,包括大臣,皇后,皇子,造成分裂,混乱。宰相赵普就是坚决反对者。不听从,有违孝道。而且消息已经传出,自己有理亏之处。即使儿子继位,儿子的皇位也不牢靠了,弟弟也不会安心辅佐自己的儿子了。弟弟能力很强,势力很大,自己儿子的命运难料。

赵匡胤在十九日夜向赵光义摊牌,要求弟弟主动放弃继位。传说中的宫中有人见到赵光义退避的动作,又听到赵匡胤说“好做好做”的话,是否是这个情节:赵匡胤假装要赵光义继承皇位,赵光义当然假装推辞。但赵光义知道到了生死关头了,从而谋杀哥哥。

对赵光义来说,母亲的话“兄终弟及”本来是他的福音,但由于哥哥不打算执行,这个话反而敲响了他的丧钟,不仅皇帝当不成,性命也保不住,所以冒险一博,杀了哥哥。因为他只有杀掉哥哥才有活路。再退一步,即使赵匡胤没有明确要求弟弟放弃继位意图,甚至可能还在考虑让他继位。但只要不是明确立储,赵光义还是有谋杀哥哥的可能,因为不放心。对赵光义,是否能够继承皇位,已经是生与死的问题。赵匡胤不理解赵光义的处境和心理,没有预防弟弟会杀他,就造成了这个兄弟相残的悲剧。至于怎么杀的,并不重要。

这件事又一次说明,皇位一般只能父子相传,不然会造成混乱。赵匡胤优柔寡断,处理不当,造成悲剧。比方,他为了稳住赵光义,不立儿子为太子,又不断以准太子地位加封赵光义,这些都是失当之举,使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而赵光义虽然凶狠,却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赵匡胤没有想杀他弟弟,但也没有想到弟弟会杀他。

后来当赵光义要定继承人时,按理应该让弟弟赵光美继位。宰相赵普就对他说,陛下不要一误再误了。因为他一开始就反对兄终弟及模式,现在要求赵光义回到正途。赵普是对的,如果继续杜太后的办法,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雄才大略,赵匡胤,一生,母亲,皇位,赵光义,赵普,儿子,弟弟,杜太后,观点评论,赵匡胤,赵光美,赵光义,赵普,杜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雄才大略,赵匡胤,一生,母亲,皇位,赵光义,赵普,儿子,弟弟,杜太后,观点评论,赵匡胤,赵光美,赵光义,赵普,杜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雄才大略,赵匡胤,一生,母亲,皇位,赵光义,赵普,儿子,弟弟,杜太后,观点评论,赵匡胤,赵光美,赵光义,赵普,杜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