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大唐王朝,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壮大的朝代了。由此产生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被提及和称颂。而最多被提及的便是贞观之治,这正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功绩。
李世民年少有为,早早便跟着父亲李渊入伍从军,还曾经在雁门关救过隋炀帝一命。后来隋朝面临灭国,李世民遂与父亲商量由晋阳起兵,一路上披荆斩棘,四方征战,为后来的大唐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宗的远亲
多数人知道的唐朝文化都是由汉人主宰和建立的,但史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由李世民开始后的其余二十位皇帝,都有着鲜卑族的血统,这让人不禁想起能文能武的太宗,多少也有些野性。
这一脉血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关键的连接人物就是唐高祖李渊的正统皇后,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她也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
宇文泰是鲜卑族人,他的生平正处在由乱世到治世的重要转折点,早年凭借优异的军事政治手段,在西魏成为不可撼动的权臣,也让宇文家族与皇族的权力更迭开创了新纪元。
宇文泰在极端纷乱复杂的历史条件中,顺应时代需要,策应而动,转弱为强。他先后参加了六镇起义、孝武帝西迁、东西魏潼关大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一举使自己的实力获得极大提升,为北周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宇文泰的子女多达二十六人,第五女为襄阳公主,因下嫁窦毅,后世称为窦氏。而窦氏的三哥,也登基做了皇帝,他正是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论亲缘关系,他也是李世民的三舅姥爷。
宇文觉其人
北周政权的建立,实际上归功于宇文泰,宇文觉是他的第三子。
当时中国的北方地区长年处于分裂状态,分别被东魏和西魏控制,宇文泰当时是西魏政权的大功臣,大权在手。
本来宇文泰是想称帝,但不料在北巡的路上染病去世,弥留之际把国家大事交托于自己的侄子宇文护,并嘱托他要辅佐宇文觉。
宇文觉自小因为父亲大权在握的关系,七岁时就被封为郡公,十五岁便担任了军政要员,即大司马。这样的任职履历简直可以称为“一帆风顺”,宇文觉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就被西魏政权一把手的父亲,提升到了权力顶峰。
宇文泰去世后的次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逼着皇帝禅位给宇文觉。本来宇文觉有所推辞,但百官进谏,宇文觉只好同意即位。同年正月初一,宇文觉登基,是为北周孝闵帝。
大权旁落
当上了皇帝,权力却掌握在别人手中,这让宇文觉是一种羞辱和挫败。堂兄宇文护摇身一变成为大丞相,军政大权被他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且宇文护是一个性情暴躁,不识大体的人,朝廷中有不少人对他心生厌恶和不满。
曾有人对宇文觉建议除掉宇文护,但宇文觉认为自己的权力太小,不敢贸然行动,致使好几次错过了良机。但眼看着宇文护日渐猖狂,作为光杆皇帝的宇文觉终于决心除掉这个心中大患。
宇文觉联合大臣李植、军管李恒和乙弗凤、贺拔提等人,召集了一批死士在花园日夜演练武艺擒拿,为刺杀宇文护作准备,不料有人提前告密,导致计划失败。宇文护当然也不能等着被杀,他决定“软化”皇帝。
宇文护觐见皇上,哭着向他诉说自己的难处:如果血亲兄弟都互相猜疑的话,那人世间就不会有任何信任可言了。
你父亲是我的叔叔,他老人家临终时把你托付给我,为的就是让我全力辅佐你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可是陛下现在尚年幼,掌权还为时太早,如果我死后大权将会落入他人之手,国家也会随之灭亡的。
这些话暂时稳住了皇帝,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做着宇文护的傀儡。但主张除掉宇文护的大臣们,已然是剑拔弩张了,于是便加紧策划,准备让宇文觉上演一出“鸿门宴”,以求彻底除掉宇文护。
但宇文护终究是老谋深算,这次的行动又被他安插在宫中的密臣察觉,第一时间把计划的每一步告知了宇文护。
宇文护不慌不忙开始应对。他先是让宫中侍卫统领尉迟纲进宫,接着通知宇文觉的谋臣以商讨国事为由,让他们接连进宫等待,等他们一进入宫殿大门,便全部被活捉擒拿。
宇文护随即召集士兵发动政变,逼迫宇文觉退位,并把他幽禁了起来。一个月后,宇文觉被毒杀,年仅十六岁。
在位政绩
周武帝宇文邕曾评价宇文觉:至德纯粹,天姿秀杰。诚然,宇文觉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其生性果敢刚毅,从容文雅,自即位之初已开始颁布了多项民生良策。
他多次减免赋税和对民众的刑罚,为了减轻政府的负担,还对其实施了专门的裁员行动,广招天下有识之士,推举贤良,为国效力,奖惩有度。
宇文觉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最年轻的开国皇帝,他正式开创了“北周”的时代。但是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外患的同时,也有着被权臣掌控国家资源的内忧。
宇文觉无法制衡和处理这样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他过早被授予了高阶的缘故,致使他的政治生命尚处于年幼时,就接触到了与之不对等的境遇。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短暂的一生多数都在宫墙内,过着清闲富足的日子,而当他决心做事时,等待他的却是登基为君这样的重任,可悲的是权力自始至终都没有在他手里。
后世人们都评论他枉做一朝开国皇帝,却因为这个名号招致杀身之祸,早早断送了自己的性命。